11年前随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国首次演出来沪的该剧作者阿兰·鲍伯利,也在昨天下午的演员见面会上出现。
阿兰·鲍伯利说:“这台音乐会,汇集了我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合作的多部音乐剧精彩唱段,只在我们的作品曾经到过的剧院上演。2002年春天,《悲惨世界》在上海大剧院连演22场,使得该剧成为中国内地引进的第一部西方经典音乐剧。所以,如今我非常期待能把这台‘人民之歌’奉献给上海观众。”
首演以来没停过
“人民之歌”的名称,取自《悲惨世界》中的同名插曲。
雨果以刻画小人物在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命运,为阿兰·鲍伯利提供了改编创作的素材和动机。他把全书100多个人物压缩成10多个角色,贯穿以平民实现梦想的主线。选取《人民之歌》为作品音乐会命名,也体现了他为大众创作的一贯原则。阿兰·鲍伯利表示:“《悲惨世界》已翻译成很多语言版本,近30年来在全世界没有一天停止过演出。”他希望,能看到中文版《悲惨世界》在中国上演。
从此相伴音乐剧
《悲惨世界》曾培养了很多音乐剧明星。来自全球各地的角色扮演者,组成了庞大“冉阿让”“珂赛特”“马吕斯”“爱潘妮”阵容。
正在参加排练的迈克尔·波尔告诉记者:“《悲惨世界》也使我把音乐剧当作了终身职业。”他回忆道,《悲惨世界》首演前,其他角色都已确定了扮演者,却怎么也找不到马吕斯的演员。剧组的摄影建议他去试试。“那时我才24岁,甚至还不识谱,兴冲冲来到伦敦,就在新伦敦剧院正在演《猫》的舞台上参加试唱,想不到就通过了。”
听到召唤飞上海
沪上爱音客相当熟悉的菲裔演员丽娅·萨隆加,比前两次来沪显得更年轻了一些。当《悲惨世界》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10周年演唱会时,阿兰·鲍伯利推荐让她出演单恋马吕斯的爱潘妮一角,也使她与迈克尔·波尔有了第一次合作。
前些年,丽娅·萨隆加逐渐淡出音乐剧舞台,但是这次接到阿兰·鲍伯利的召唤,她毫不犹豫飞到了上海,因为她认为:“是他们创作的《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剧,让我实现了我的舞台梦想。”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