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用 广大患者受益
据了解,目前我国90%以上的医疗机构已开展内镜下的诊疗项目,约有80多万医师从事内镜微创诊疗,包括消化内镜,外科腹腔镜、泌尿内镜、妇产科内镜、五官科内镜等共12个专业。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电子内镜几乎都是进口产品。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教授介绍说,进口内镜的价格约120万元一套,而国产内镜价格要减半。一般来说,三甲医院都有15-20台内镜,每台机器使用寿命约5年。全国那么多三甲医院,可在内镜上节省大笔费用。从长远来看,医疗器械费用支出减少,受益的将是广大患者。
姚礼庆表示,为了降低医疗费用,国家正着力发展国产医疗器械。据业内估计,如果采用国产内镜,内镜诊疗费用将下降三成左右。
比诊疗 水平不相上下
在临床应用讨论会上,姚礼庆教授用幻灯片播放了4组8幅对比图,包括食道、胃窦、十二指肠、结肠,并请各位内镜诊疗专家指出,哪一幅是国产内镜拍摄的,哪一幅是进口内镜拍摄的。结果正确率是50%,该测试说明,在图像清晰度方面,国产和进口的不相上下。
据姚礼庆介绍,在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断率上,两者旗鼓相当,诊断率均为10%-15%左右。从2011年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引进了一台国产电子内镜开展临床诊疗和研究,并不断改进,至今已实施了5000余例,无一例并发症,无一例出现不舒服的病症。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周平红教授还操作着国产内镜,在俄罗斯、印度等地的消化内镜年会上大显身手。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操作国产内镜,在德、美、日等“表演”一场内镜下的诊疗手术。
终圆梦 打破进口垄断
中山医院的内镜诊疗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在姚礼庆教授的心里,有件事一直不服气:“为什么神舟能上天,内镜却都是进口的?”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医用光学仪器厂是国内唯一生产纤维内镜的企业,到80年代末,电子内镜开始普及,国产内镜在技术研发上渐渐落后,进口内镜开始一枝独秀。为打破进口内镜的“垄断”,2011年,姚礼庆联系到了具备电子内镜研发生产能力的上海澳华公司,尝试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推进国产电子内镜的升级换代。
3年前,国产内镜和进口产品差距还很大:图像不清晰、不具备放大功能、无法变色诊断、手柄质感差、外形粗糙。经过临床实践和改进,国产内镜外观变漂亮了,图像清晰了,功能齐全了,手柄灵活有光泽了,还出口到印度、俄罗斯、越南、柬埔寨等国,得到了美国市场的认可。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