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争议十余年
早在2003年浙江就曾设想从千岛湖引水,通过开凿一条大的隧洞,穿越杭州的桐庐、富阳引水至杭州闲林地区后分成2条支线:一条向东北至杭州、嘉兴;另一条转向东南跨越钱塘江至杭州萧山区。预估工程输水路线全长872公里,供水规模一天462万吨。
然而方案还未进入项目编制就遭到众多反对,认为杭州以及长三角地区并不缺水,造成饮用水紧张的原因是污染。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院士提出“千岛湖这么好的水要留给子孙用,解决饮用水问题首先是要整治好钱塘江”,引水方案也就此搁置。
到了2011年,一辆载有苯酚的槽罐车翻车,污染了钱塘江上游水系新安江水体,造成杭州市民饮水困难。因此引水工程又被重提并被纳入杭州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
然而,规划刚出台就立即引来新安江下游建德市的反弹。因为千岛湖水少,新安江建德段就会有变臭的可能。
建生态补偿机制
尽管饱受争议,不过近年来杭州接二连三发生的饮用水源污染问题,还是迫使千岛湖引水方案一次次提上议程。近期获得的实质性进展是浙江省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同意了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并作为省重点水利工程予以立项审批。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杭州市政协委员丁永君提出,工程应对下游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水上航运、渔业资源可能造成影响进行评估,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工程前期就应对补偿对象和补偿标准进行界定,并明确补偿方式及资金来源。”
据了解,根据千岛湖配水第二水源工程的初步方案,工程将采取隧洞取水,引水年径流量为9.78亿立方米,千岛湖水将成为杭州市区的饮用水主水源。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