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象所有的丰富之上,只有一种能够覆盖一切的色彩,那就是有些神秘的蓝。无论晴天雨天,那样的一抹蓝,就像是神话的颜色,干净、安谧,也如同自己一般幽远。
最初拿到集子的封面设计图时,我即和这本《月光无痕》(东方出版中心)的责编戎礼平电联商量,把不必要的元素剔除出去,我希望有一本“能见度”高的集子。我们一起赞叹了蓝色带来的纯粹,还记得有首儿歌是这么唱的:“摸摸蓝,你的愿望就成真……”
终于,有了一本真实的“蓝皮书”。当我扯开包裹着新书的牛皮纸,第一时间惊呼了:“那么蓝!”我想,就是纯正的靛蓝或藏蓝、青蓝——和很多人一样,我说不太清楚蓝的各种具体面目和色标。可就是这不一般的冲击力,却让我突然具有了一种透视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匮乏,似乎还看见了生活中本来已经削弱,如今却正在让我气喘吁吁的东西——它使得本来看不见的东西,突然就直戳眼底。
记得当我和家人,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童年期居住的老房子的门楼前,竟然找到了老邻居家最亲切的老外婆。她已然瘦得如一株老梅的影子,也所以,时间才流逝得明显。她依然记得我,可就在告别时,牵住我的手,说:“天气在变,白天变得越来越短了。我对这儿也不熟,没有去过多少地方……”
这也是我在《月光无痕》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吧?
任何形式的写作,都不仅仅是自我表达,应该也是一种交流。散漫的散文码字,也确实能让我足够清醒:一个业余作者,业余写着,实非易事。
不得不说,所谓“那么蓝”,确实贴切了我所有的身心不安,它不像阳光的开阔明亮,但却有着月光一样的深沉和浓郁,甚至还略带了些伤感……在一遍遍的想象中,甚至可以表现得更有神韵,那仿佛就是飘浮的海:饱满的、全都是光,而文字只是其中寥落的影子罢了。
那么,我会走到崇敬如神的海明威的路子上吗:只要自己清楚都省略掉了什么,那么省略什么都没关系——此是海明威说过的一句格言。我当然不会这样说,就因为我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究竟省略掉了什么……
那是一种呈半隐性的表达状态,或者就是不可触摸,只可感悟意会的空白。这样构思与胚胎起来的文字,也可以得着兴味,也可以使白描发生微澜,似也可以使叙述发生莫名的晕彩?
多年来,我所聚拢的碎片,不都是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嘛?尽力使笔下的事物焕发出幻想的生机,同时亦呈现出个性的表达。其实,只是这样默默地想想,就已经足够了。
感谢东方出版中心编辑朋友的青眼有加,找到我,要签出版合同时,我还很犹豫了一番,怕在规定时间里无法完成任务,又怕无法写出自己喜欢的感觉,总之,种种的为难。也正因为当初的“种种的为难”,在此录下惠特曼的“正能量”诗句,让我这一次感谢个够,“感谢每一个经过我身边的人”:
“你们的赞美给与我力量/你们的责备/更让我看清自己/感谢春天抽出的嫩芽,感谢孩子纯真的笑脸/感谢每一朵花,每一颗果实对生命的歌颂/感谢阳光的无私照耀,感谢清泉滋润我干的唇/感谢四季,感谢风雨/感谢这个旋转的蓝色星球上的所有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