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艺术培训、手工制作;11:15-12:30午餐;12:30-14:30 午睡;14:30-16:00完成暑假作业和游戏……”这个暑假,威海路第三小学二年级男孩顾炎珺的作息安排充实而有规律。作为南京西路社区爱心暑托班的小学员,他将和几十名小伙伴在社区学校一起过暑假。
昨天,作为201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由团市委、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妇联、市学联、市慈善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29个上海市中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在全市各个区县同时开班。爱心暑托班每三周为一期,共设7月和8月两期,每期费用不超过600元,每周一至周五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改变害羞的孩子
爱心暑托班开班,沪上17个区县利用部分学校教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等场地作为教学点。曹杨社区办班点设在兴陇中学,晋元附校老师带来的特色课程《超轻软泥制作》受到孩子们欢迎。
来参加暑托班,孩子们觉得比一个人在家好玩。5年级女生方佳艺说,虽然自己在家也可以看看书,做做手工,但是由于邻居家没有同龄小伙伴,时间长了也会觉得没意思。顾炎珺在暑托班里遇到了去年认识的好伙伴周思媛,聊起各自的学校生活分外起劲。
台词课上,花季艺术进修学校老师张建新正在带领孩子们唱沪语童谣,大家手舞足蹈笑得欢。6岁女孩惠惠第一天到暑托班来,没过多久因为想外婆小声抽泣起来。胖胖的男孩张逸祥赶紧跑过去安慰她,“我以前来过暑托班,这里的老师会好多你爸爸妈妈不会的本领,很好玩的!”另几个孩子也跟着安慰。张老师觉得,伙伴间的影响,更能让一个害羞的孩子发生改变。
志愿者统一培训
通过网络报名和面试,上海政法学院大二女生全欣悦如愿以偿穿上了橙色的志愿者T恤。“对孩子说话要非常有耐心,并且要及时鼓励他们。”经过培训,小全对当好“孩子王”很有信心,她打算把学过的芭蕾和民族舞教给孩子们。
团市委副书记杨元飞介绍,像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全市一共招募选拔了3328名。为保证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每个暑托班配备辅导员1名,由区县教育局选派在职或退休中小学教师担任,同时配备大学生授课志愿者5—8名,授课教师和志愿者都接受了统一培训,涵盖包括团队游戏、自护训练、文明礼仪、慈善文化、读书赏析、手工实验和文体锻炼多个方面。
全市小学生60余万,能参加暑托班的孩子在1万余名左右,各个报名点都出现了一位难求的局面。杨元飞坦言,虽然各个方面已充分调动了现有资源,但还是难以满足需求。目前,不少街镇已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杨元飞希望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多的专业社会组织能够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