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按部位可以分为腹股沟疝和腹壁疝。腹股沟疝是疝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在患者的腹股沟区域,好发于老年男性以及婴幼儿,约6%-8%老年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患者往往能在腹股沟区扪及鼓包,在站立或者行走时明显,平卧后常能消失,病情进展后,鼓包逐渐增大,可引起腹股沟区或者阴囊的疼痛、下坠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无法正常行走,严重者会出现急性疝嵌顿,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等危重并发症,乃至危及生命。因此面对腹股沟疝,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大约2%-11%的手术患者会发生切口疝。对切口无感染的初发疝和复发疝,一般可在切口愈合后3-6月修补。有切口感染史病人,宜在感染控制和切口愈合后1年再行手术修补。伴有创面污染的切口疝,如缺损较大,可用可吸收的生物材料修补。据文献报道,在不使用修补材料的传统切口疝修补手术后,再次发生疝的几率为30%-50%。采用网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将上述复发率减少到1%-10%。
切口疝如未及时手术治疗,会逐渐发展变大。对巨大切口疝手术,我们现在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如腹壁成分分离技术(CST),严重者甚至需要腹腔减容手术,也能达到安全康复。但巨大疝气的手术较为复杂,我们提倡尽早手术,避免等到病情严重时再治疗。 校宏兵
科普活动
12月14日上午9时至11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外科综合楼15楼举行疝气知识科普讲座和公益咨询,由疝和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校宏兵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