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城出来,刚看完《修女艾达》,黑白的影像还在脑海中萦绕,淡淡的忧虑和未曾圆满的情节,把一件隔年旧事了却。和女友在面馆吃碗最朴素的拌面,附赠的蛋花豆腐羹让人感受到店家的贴心。
从打车软件上订了一辆专车,手机的定位模式清晰地显示着接单专车的行踪:他正从定西路往番禺路过来,我们还有时间再喝口茶。时间与时间的接缝处,总是能挤出一些不紧不慢的乐惠。这段时间的观影,有在风里雨里的奔走、有等不到出租车的焦虑,各种赶场,只为准时与银幕上那些故事的相约。
专车司机来自宿迁一个小村庄,他是这几天乘坐的专车中服务质量最优的司机,帮我们开门,提醒我们车上有免费矿泉水、纸巾,车内洁净,宾至如归。听说我们看了电影,他长长叹息一声,都有好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了,随后牵扯出一长串关于看电影的回忆。童年的乡村,白色银幕下午两点钟就已经很醒目地撑挂在某处宽敞的晒谷场上,即使行走在很远的山路、田间,一眼就能被这片白色所吸引。于是村庄炸开了锅。最先亢奋的自然是那些小鸟一样的孩子,他们飞奔着,叽叽喳喳地把这个讯息传播到四乡八邻,晚饭以前,周边的乡村也都知道某村放映露天电影的消息。人们早早吃过饭,拖家带口地,举着长板凳、小竹椅,从四面八方涌到晒谷场,谁先到谁就占据最佳观看位置,秩序井然。在等待放映前,女人们手里做着活、男人们嗑瓜子、老人们唠家常、孩子们追追打打,像过节一般热闹非凡。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人们说说笑笑谈着剧情,评点着浅显的是非对错。路过某处瓜田,西瓜圆溜溜地在月光下闪动,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就忍不住,悄悄落到队伍的最后,一个大西瓜不见了。
“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司机又是一声叹息。这个宿迁男子肯定曾是偷吃西瓜男童中的一员,不偷西瓜不看露天电影,那还有什么意思。从前的孩子,书包里瘪瘪地放着两三本课本,作业也不多,几乎在学校里就能完成,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玩,自制沙包、小车,找来些奇怪的弹头、纸片,把各种各样的玩具做出花头精。电影是露天的,乡下免费,城里几角钱一场,可以看了再看。那时影片不多,外国的以罗马尼亚、苏联、朝鲜片为主,清一色的黑白片,每部电影的主题歌大家都会唱。冰镇果露水、橘子汽水、牛奶冰砖,是看露天电影的标配。没有负担的童年,回忆中似乎除了玩还是玩,很多闲暇时光,可以用来看小人书、几个好朋友组织一场近郊游,收集电影海报和明星照片,很是放松。现在的孩子,每天除了应付作业、读补习班,估计都已经不懂得怎么玩了吧。一些小小的惊喜、小小的情趣,和一些隐藏在瞬间的小小感动,正一点点被规律和忙碌的习惯吞噬。
到家了,司机从驾驶室下来,快速奔到车门旁,帮我拉开车门:“谢谢您乘坐我的车。再见!”这个童年观看过露天电影的司机说。熟悉又陌生,心跳竟然加速,夜色如此温柔。很多年以来,我们不是本应该生活在这样的关系中吗?深深地感谢着他。
明天,让我们吃好夜饭冲个凉,去看场露天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