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润物细无声
程琼莲
  程琼莲

  编者按:忠厚传家久,好家风凝聚着家的精神内核,今起选登一组“家和万事兴——上海市民家族家庭故事大赛”征文,愿这些淳朴的家风家训在温润人心的同时,也能在社会上更多传播,在更多家庭中落户生根。

  父亲虽是个农民,但读过十几年书,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并且父亲能写一笔好字,每年的农历年底,就有左邻右舍来求父亲写对联。

  记得最多的是这样的场景,父亲从眼镜盒里取出老花镜戴上,打开方桌上的一大瓶墨汁,小心翼翼地将墨汁倒出一些到砚台里,又郑重地在方桌上铺好纸张。一切就绪后,父亲就开始写字。墨香氤氲,父亲手持羊毫在纸上游走,一笔一划刚健有力,挥洒自如。父亲的字浑厚大气,质朴端方,像极了他方正的为人。

  看得出父亲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每写好一个字,父亲都细细端详,点头,微笑,偶尔会摇头,这代表他对写出的那个字不太满意,如此一来,接下来的书写,父亲神色会更慎重,下笔更是力求推敲斟酌,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写好的对联铺在地下,红彤彤的挺喜气。我喜欢这种安稳的喜气,俗,却温暖人心。

  为了写对联,父亲每年都要买一瓶上等的好墨。可父亲是那么省俭的一个人!我想起某年儿童节,为了过节看电影时能有一双凉鞋,我对着正在麦场打麦的母亲哭了一个中午。为了那双梦寐以求的凉鞋,我倔强地站在母亲面前,幻想用泪水打动她,那样家境好的同学就不会以鄙夷的目光看我。然而贫穷让母亲心硬,贫穷让我的童年充斥着可耻的挫败感,我终究没有得到凉鞋。

  但父亲居然买墨汁给别人写对联。他们该付一点钱的。我一本正经地对父亲说。父亲却认为乡邻请他写对联是对他的认可与尊敬,怎么还能要别人的钱。我愤愤于父亲的这种不合理,心中只觉得父亲“迂”。

  父亲“迂”的例子还很多。有段时间村里偷树成风,因为每家人口都多,便有人偷砍松树、松枝回家引火煮饭,可山上却越来越光。父亲苦口婆心劝人不要砍树,收效甚微。父亲管束着我们,不让我们偷砍哪怕小手指粗的松枝。当别的伙伴在山上打扑克、吹大牛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正在汗流浃背地砍柴,临走,他们背上一大捆松枝优哉游哉地往回走,我们则背着小小的一捆柴禾灰溜溜地走在他们身后。他们还会当我们的面笑话父亲的“迂”,并为自己的不劳而获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母亲是菩萨心肠,那些乞丐、孤寡老人都是她施爱心的对象。一碗红薯糊,一碗面疙瘩,一件旧衣一双旧鞋,母亲总是尽自己微薄之力给他们送去慰藉,乐此不疲。然而母亲却不肯许我一双鞋。我不理解母亲,如同不理解父亲。

  可是多年后的我却发现,不知何时我也变成一个做事认真、坚持原则、同情弱小的人。是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使我终身受益。

  十日谈

  我家的故事

  明请读帮妈妈重新站起来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民生速递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互动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露天电影
陆文夫与酒及写作心态
人虫大战记
村上春树笔下的小泽征尔
爱琴海菲拉镇风情
润物细无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润物细无声 2015-07-17 2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