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平部分就业“门槛”为创业铺路
潘洪其
  潘洪其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等62项职业资格。    

  什么样的职业资格设置可以取消?会议要求,“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的职业资格,按程序提请修订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这项改革针对的背景是,各级政府部门设置了大量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截至2013年底,除国务院部门共设置各类职业资格618项外,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自行设置了职业资格1875项,不但国务院部门所设职业资格相当部分可以取消,按人社部副部长汤涛的说法,地方和行业所设职业资格中,90%以上都应该取消。

  职业资格制度的初衷是建立相关职业的从业标准,设置准入门槛,通过对职业资格的审批,实现对从业标准和门槛的把控,有助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然而,职业资格制度实施20多年来,过多过滥、纷繁混乱的职业资格审批形成了严重弊端,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助推“考证经济”,增加了公民就业的成本和负担。每一项职业资格涉及的培训、考核与认定,背后都发展起了巨大的利益链条,一些政府部门从中分肥牟利,甚至催生出各种腐败交易。二是人为抬高了公民创业门槛,遏制了民间和市场的创造活力。比如注册公司需要相应的资质,这些资质又需要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一些公司被迫高价“租”来资格证书“挂靠”在自己名下,但有资格的不干活,实际干活的没资格,一些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由此产生。

  市场天然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佳推手。通过市场化教育培训手段,更能提高从业者素质;通过社会化考核认证手段,更能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除少数事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职业领域,大多数职业行业的从业资格,都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权力应当抽身退出。

  取消职业资格之后,政府在就业、创业方面的职责不是减轻了,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取消的部分职业资格将被转移到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要防止成为变相的行政审批事项,严禁为公民就业、创业继续设置障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顺应取消职业资格设置项目的新形势,需要改进和完善配套的监管、服务制度。

  越来越多的职业资格审批正在被取消,但政府激发人才辈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责任一刻也不能减弱,对市场的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5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民生速递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新闻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互动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2015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特别报道
   第A26版:家装专版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平部分就业“门槛”为创业铺路
黄蓉与郭靖
“安全网”漏洞出在哪儿
也谈 离婚“限号”
“老皮匠,你啥时成名医了?”
小偷能偷出“清官”?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平部分就业“门槛”为创业铺路 2015-07-17 2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