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偿补课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禁令很有必要但未必立竿见影
王蔚 马丹
  今年暑假里,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禁止六种与有偿补课有关的行为。这也被教育界解读为“史上最严补课禁令”。教育部称,近年来有偿补课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有偿补课问题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据悉,本市各区县教育部门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校园网等平台,将规定传达至每位教师,并立即展开了排摸工作,有的还要求教师当即写下书面遵纪承诺。

  一纸“禁令”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吗?狠抓师德师风从抓有偿补课着手是否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教育部

  有偿补课于法无据

  此次教育部明确提出,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有专家解读说,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及教育的内在要求看,禁止有偿补课合法合理。有偿补课是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向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行为,依照《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关于“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规定,学校实施的有偿补课显然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正因为教师依法承担着国家公共教育职能,因此,教师在享受国家为其提供的利益保障的同时,也必须限制自己的行为,履行《教师法》第八条规定的“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此外,《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履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义务。有偿补课却将这一职责推卸给学生的监护人,不但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强化社会应试教育倾向,还增加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与义务教育制度相悖。

  学生

  大多数有补课经历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大力倡导“减负”,但学生课余补课之风盛行,补课年龄也逐步往小学低年龄段延伸。记者在四五所口碑较好的中小学调查发现,小学补课比例超过50%,而初中补课率高达80%,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二年级某班28位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不参与补课。

  “看到别的同学都在补课,我不补总觉得心里没底。”几位初高中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班里大部分学生都在课余时间里“加餐”,有的是学科补差,也就是为了提高学业成绩,而更多的则是各类课外提高班,包括奥数、钢琴等。

  一位初中教师坦言,以前都是家长逼着孩子去补课,而现在孩子“自觉性”都很强,主动向父母提出补课要求的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数都是参加各类提高班。“虽然高考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是目前而言,中高考仍是以分数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唯分数论的观点根深蒂固,学生和家长即使在低年级坚持素质教育、愉快学习,但到了高年级大多仍会走上补课这条路。”

  补课之风也正在往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龄段——小学延伸。乐乐是长宁区一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她的班中,课外补习的学生占了半数以上,多数以奥数、英语为主。乐乐妈妈说,五年级是小升初关键。为了冲刺民办初中的升学招生,她特地花费了近3万元人民币给乐乐报了“一对一”的奥数冲刺班,希望她能够在奥数竞赛中拿个好名次。

  家长

  补课市场难觅良师

  课外补课,家长趋之若鹜,花费不菲,但如何选补课机构和师资成为难题。不少家长坦言,和宣传攻势浩大的培训机构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熟人推荐的在校老师来补课。“但是一来好老师太少,二来有些老师也不愿意收学生补课。”

  成先生的儿子刚升入高中。“在我儿子的初中班里,他补课并不算多。除了初二上过一些新概念英语课程外,他到初三才补了一些数学、物理。”成先生说,现在市场上补课收费普遍不低,一般一对十的小班化补课收费就要2小时150到200元,一对一的开价更高。“考虑到家庭经济能力,我通常会给儿子找一对十的补习班,但找谁补经常会难倒我。我对于一般的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并不信任,因此除了一些课外技能培训,如新概念英语等,学科的补习我找的都是学校教师。”

  和成先生一样,陈女士也选择了给女儿找学校教师做家教。“我的女儿正好是高考改革第一届,今年读高二。等级考、合格考以及‘3+3‘高考科目让这届孩子压力有点大。因此,高一开始,我就给她重点抓数学、物理学科。现在都是托了人,找了其他学校高中老师,在他们的家教班里补。数学补习是一对十,而物理班人数多些,有20多位学生。”陈女士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物理补课收费每2小时150元,数学补课收费每2小时200元,一年光补课费用就要花费16800元。“这还不包括交通和伙食费。而且我这都是熟人价,外面打听下来基本收费都比较贵。”

  但是,补课效果却并不是皆大欢喜。不少家长表示,补课效果并不明显。陈女士说,数学补课已经有一年了,但对学校数学考试成绩提升似乎并没有太大帮助。“但是,不补课总觉得心里没底,就只能指望补课能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题型。”

  专家

  界定“有偿”有时很难

  “一纸禁令,真能杜绝有偿家教吗?”据记者走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感觉禁令很有必要,但效果未必立竿见影,甚至还会逐渐趋于淡化或不了了之。

  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表示,家教的问题相当复杂,有偿家教的界定也比较难把握。“现在有个现象越来越普遍了,就是中小学生在校外有偿补课,不仅补语数外和物理化学等主课,连体育、美术也在补。比如,中考要考体育,成绩差的自然要去补游泳、田径、篮球等;比如,艺考前突击补画画的也有相当一批人。而给学生们补体育、美术的,几乎都是在职中小学教师。再以暑假里各大游泳场馆所聘请的救生员来看,有不少也是在职教师,他们算不算补课?要不要禁止?”张校长说,如果只禁止文化主课教师不得进行有偿家教,不得到校外机构里上课,但对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却例外,这并不公平。

  此外,张校长还提出了一个有偿家教屡禁不止的“复杂问题”。他说,有偿家教从形态上来看,大致可以分成几类。一是针对本班学生的补课,这是必须坚决制止的;二是同事间、朋友间“相互帮忙”性质的补课,不一定收费,或许会接受一些礼尚往来,这样的补课算不算“有偿”,要不要禁止?三是现在明文规定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不得到校外机构兼职,但对绝大多数的中低职称教师没有约束力,他们如果干脆不想评高一级职称了,对他们的兼职要不要“查处”,也没有明文规定。

  张人利认为,禁止有偿家教还需出台一些细则,不能太笼统,禁令失之宽泛,反而会流于形式。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送礼不如给老师一个懂事的孩子
近七成人满意教师责任感
“史上最严禁令” 能否守住师德底线?
大学校园为“师生恋”设禁区
有偿补课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6有偿补课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 2015-09-06 2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