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贾琏夫妇的笔墨颇多。贾琏是荣宁二府的“高富帅”,但在堂弟贾宝玉眼中,贾琏根本是个大俗人。冷子兴则较为客观地说,贾琏“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可见,贾琏虽然有很多富家子弟的恶习,但还算机灵能干。
不过,娶了王熙凤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因为论胸中沟壑、杀伐决断,他不及妻子十分之一。在王熙凤的调派下,贾府的诸事妥妥当当,贾琏的气概渐渐低矮,连一些小事,比如送个顺风人情,贾琏也会输给妻子。
曹公在第十六回里,写到贾琏的奶妈赵嬷嬷过来,贾琏挑了两盘菜孝敬她。凤姐却说:“妈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赶紧吩咐丫鬟平儿:“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对赵嬷嬷说:“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无锡的惠泉酒,得名于惠山寺石泉清冽甘甜的水质。唐代的“茶圣”陆羽、刘伯刍、张又新论各水,对“天下第一水”各执己见,却公认惠山泉乃是“天下第二水”。传说,宰相李德裕酷爱惠泉水,竟派地方官快马加鞭,把水送入长安。难怪皮日休《题惠山泉二首》中,要把给宰相送泉水和给杨贵妃送荔枝相提并论了。《清波杂志》记载,北宋时,惠泉水作为贡品,运进汴京,为保证水质在运输过程中不变,还发明了“拆洗惠山泉”法,用细砂过滤掉储水瓶罐的气味。
曹雪芹先人曹寅的诗中,就提到过惠泉酒。曹寅的嗣子曹頫,也向雍正帝进贡过惠泉酒。有趣的是,惠山泉如此出名,得到苏轼、蔡襄、赵孟頫等大家的盛赞,但惠泉酒却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袁枚在《随园食单》中道破天机:惠泉酒用天下第二泉酿作,“本是佳品,而被市井人苟且为之,遂至浇淳散朴,殊可惜也。据云有佳者,恰未曾饮过。”
惠泉酒是贾琏千里迢迢搬回家中,王熙凤热情、贴心地邀请赵嬷嬷共饮,像是款待她自己的乳母一般。凤姐热乎乎的话语比惠泉酒还甘醇,赵嬷嬷对凤姐掏心掏肺地说,想替她两个儿子谋个差事。
凤姐立刻爽快地答应说:“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又嗔怪贾琏:“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
这件事,赵嬷嬷曾对贾琏“再四的求了几遍”,贾琏答应得倒好,却没了下文,所以改求凤姐做主。赵嬷嬷还说:“来和奶奶说是正经。靠着我们爷,只怕我还饿死了呢。”
从后文看来,贾琏并非不顾及两个奶哥哥。只是性情使然,不如凤姐爽利、果敢,善于结交人脉。人情给凤姐占去了,贾琏反落得个“棉花耳朵”、没有主见的形象,只能在一旁讪笑吃酒,说说“胡说”。
第二十四回中,贾芸想在大观园工程中揽一个活儿,托了贾琏,他却说:“前儿倒有一件事情出来,偏生你婶子再三求了我,给了贾芹了。”脂批称:“反说体面话,惧内人累累如是。”
贾琏是要面子,把凤姐说得楚楚可怜,其实这件事情连“惧内”也轮不上。贾琏较散淡,凤姐处于强势,工于心计。这次凤姐答应给贾芹寻个差事,便层层铺垫,和王夫人商量说,想把大观园里的小沙弥和小道士们,迁到家庙铁槛寺。元春如果再度省亲,便能随时应承。而出家人的柴米之事,让贾芹来买办。王夫人和贾政商议后,吩咐贾琏照办。所以这新增的肥差是凤姐靠计策,运筹帷幄的战果。贾琏于情于理,只好把活派给贾芹。
凤姐得知贾芸求了贾琏好几次,又送了一个人情,让贾芸管监种花木的工程。后来贾芸干脆对凤姐说:“早知这样,我竟一起头求婶子,这会子也早完了。谁承望叔叔竟不能的。”还说“如今婶子既知道了,我倒要把叔叔丢下,少不得求婶子好歹疼我一点儿。”
从小锦衣玉食的贾琏,好色、花心,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有时还有点担当。七十二回中,凤姐的陪房来旺夫妇,看中丫鬟彩霞做儿媳妇。贾琏得知来旺的儿子在外头吃酒赌钱,根本配不上彩霞,便义愤填膺地说:“那里还给他老婆,且给他一顿棍,锁起来,再问他老子娘。”他劝阻妻子出面说媒,可凤姐抢先一步,已让彩霞的母亲应了这门亲事。
贾琏想英雄救美,结果也落了个空。只好说:“明儿说给他老子好生管他就是了。”我以为,贾琏是个俗人,而凤姐却比他更洞察世俗人情,贾琏终拜下风,正如脂批称:“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