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听到一则新闻,说是“已纳入的11个重点整治区块里,日前,有好消息传出,某村镇环境综合治理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6家主要污染单位已经确定最后搬迁时间表。污染单位搬迁完毕以后,该区域进行土地复垦,将建设一个大型生态绿地,以改善周边环境……”
闻此消息,先是一喜,接着又是一惊。喜的是:该地方从此天将蓝、水将清、空气清新,成为该地区居民休闲好去处;惊的是那些单位搬迁去的新地方呢,那儿的天空会是什么样、土地会什么样、空气又会什么样呢?我想起了《淮南子》上一则寓言: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读后,不由使人忧从中来。
污染企业假如只是从热闹的城镇搬迁到偏僻的乡下,那么污染仍在。9月6日人民日报批污染企业的搬迁是“上山下乡”,可谓一语中的。
少数企业领导只追求产值利润,没有充分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从战略眼光来看,若不及早加强治理,仅仅是“一搬了之”,未来,恐怕会了不了吧!
枭,不论飞到什么地方,它的叫声永远不会改变。窃以为,与其让“污染”这只不祥之鸟迁徙,莫若以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限期处理好。当然,这牵涉到企业甚至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深入研究。以前说是“关停并转”,除了“并”之外,“关停转”实在是良策。只有“关停转”,才是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目前,如果做不到“更鸣”,干脆注销它户口,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