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位的一次内部培训中,意外地听到了一个似乎与讲座主题无关的故事,可这个故事几个月来,始终盘桓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刻骨铭心,让我有话想说。
讲座嘉宾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关于她父亲的故事,在她和家人对阿尔兹海默症还并无概念,全不了解的时候,他的父亲患上了此病。老爸会在凌晨夜半三更的时候,把全家人轰起来,催他们去上班。在一大早的时候,他却说该吃晚饭了。他从外面捡回来两块石头,对老伴说,那是七哥七嫂给的烙饼,而事实上,那两位,早已不在人世了。妈妈的朋友来家里玩,老爸驱赶人家说这么晚了,你们为啥还不走?你们都没有家吗?弄得老闺蜜们落荒而逃,不欢而散。更有甚者,老爸还对一向好脾气,小他十多岁的妈妈发脾气,说一家五口,有四个姓杨,让唯一不姓杨的老伴滚出去。伤心绝望的老伴只得拎了包包躲避出去。老爸爸完全忘了,那三个姓杨的都是这个不姓杨的女人生的。
老爸爸所表现出种种的怪异和不近人情,使家里的亲人对他产生了恐惧和厌恶感,她们因此疏离、冷落这个变得如此变态、苛刻的让家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父亲,并且开始嫌弃他,害怕他,甚至欺负和虐待他。因为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无知,家人给了病着但却无人知晓的爸爸一个有些“残忍”和“凄凉”的晚年。这是嘉宾的原话,不是我的形容词。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听到这一连串不无透着冷酷的词语从嘉宾的嘴里说出来时,我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蹿向头顶,心脏像被一个大铁拳狠狠捏了一把似的,生疼生疼!我们对待一个咬牙切齿的仇敌,也不过如此了,可他是爸爸呀!你们这是怎么啦?!
后来那位老爸爸突发脑梗被送进了医院,渐渐地成了植物人。经检查,老爸爸的脑仁已经严重萎缩,就像一个干枯的核桃仁,沟回的宽度超过了一厘米。现在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叫“脑洞大开”,其实,当人的脑子里,真的充满了空洞时,那可是一点也不好玩,而且很悲催!
当嘉宾的家人了解了老爸爸行为变异的真正原因之后,她们的后悔和懊恼自然不难想见,然而,曾经加于老爸爸的伤害,还能弥补吗?想到病中无助的老人被家人同仇敌忾般地对待,让人心里充满了酸楚和悲伤,希望这样因无知而导致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一家之痛,不要蔓延到十家、百家乃至千家。
人们常说“老糊涂”,可人老了并不一定就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地会糊涂,头脑清楚,思维缜密的老者我们也时有所见,不在少数。人,并不是老了就一定会糊涂。老人们年轻过,可年轻人却没老过。做小辈的如果能这样懂得换位思考,给进入高危、高风险年龄段的家中父母和周围长者以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就可以避免上述那样的悲剧性情节的发生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