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许多地方开办了社区的“老人食堂”。此举对哪些高龄的、“失独”的、独居的、困难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经济实惠的“福音”。而“贴钱”开办“老人食堂”的单位与领导,可谓功德无量。敬老节前夕,笔者跟随所在机关的退休党支部领导一起探望、走访了一些退休老人,顺便也对一些社区的“老人食堂”做了一些侧面调查,发现其中存在少许问题,可能需要适当改进。
一是有些“老人食堂”的环境、场地比较简陋,虽然“老人食堂”不需要豪华的装修,但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尽可能让老人吃饭的地方宽敞明亮一些,桌椅整齐干净一些为好。二是有些“老人食堂”的菜肴供应比较简单。比如有的每天只有三荤、三素的选择范围,而且天天如此……如今时代不同了,生活要求提高了,光让老年人“有的吃”、“垫饱肚子”,显然不够。所以在供应菜肴的品种方面,“老人食堂”可以考虑适当丰富一些。三是大多“老人食堂”一般只供应“午餐”,而每天必不可少的早餐与晚餐,也会成为老人们的生活“难题”。早餐似乎还比较容易“将就”,而晚餐则让他们“犯愁”。笔者管见:食堂既然开办了,只做午餐,不供应晚餐的话,那么食堂的场地与人手也就“资源浪费”了。何不充分利用,把“老人食堂”的晚餐也供应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