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很多。比如本土教练固有的局限性,比如年轻人在联赛中出场锻炼机会太少。但也许有一点很多人都忽略了:国奥队中严重缺乏技术型球员。
是的,从选材开始,国奥队的路子就错了。
经过前后四名主教练更迭之后,当初这个年龄段中的优秀球员,除了“山东帮”,其他大部分早已淡出国字号。尤其令人奇怪的是:2013年全运会甲组冠军上海队竟没有一名适龄球员入选如今的“傅家军”,这与89届国奥阵中没有一名2009年全运会甲组亚军广东队的球员如出一辙。
这些年,从中国足协到国字号教练,“北派”当道,“南派”势弱。于是我们看到,从国家队到国奥队到国青国少队,主教练喜欢用的都是能跑、能抢、能拼的,他们强调的是速度、力量、高度。技术?怕是已经排到了最后面。足球队变成了田径队、篮球队、散打队,这球还怎么踢?
想当年,中国足球还能以“中国头球队”横行亚洲无敌手,但即便是头球,也是需要技术的,不是摆一个姚明在禁区里就能管用。片面追求速度与力量,是我们在选材中的重大误区。
给技术型球员更多空间和重视,中国足球或许才能有一条出路。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