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
不必急着送医
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烧,就怕“烧坏”脑子。发热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预后可能会影响脑部发育。张芬指出,3个月至4岁的孩子由于高烧,体温大于39℃可出现热性惊厥,在家观察时应注意及时退热,若高热不退应及时就诊。因此,一般的发烧、感冒,平时身体健康的孩子可不必急于送医,在家观察3-5天,多喝水,一周左右即可自愈;如本身患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则应马上就医。
此外,经常会看到妈妈用手摸孩子的额头和小手来判断是否发热,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烫,就认为是发热了。张芬坦言,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妈妈的手不是体温表,不能准确测量体温。测量体温还要通过专业的体温计,当口表≥37.5℃、腋表≥37℃、肛表≥38℃、耳温≥38℃时,可判断宝宝已经处于发热状态。
发冷期要“捂”
发热期应散热
张芬介绍,宝宝的发热分为三个阶段,即发冷期、发热期、退热期。她解释,发冷期时,宝宝会出现全身发抖、手脚冰凉的现象,此时家长应注重保暖,把宝宝“捂捂牢”。当处于发热期时,宝宝会手脚发热、脸色红润,此时“捂”反而会让宝宝的症状更严重,应采取散热措施,如物理降温等。当进入退热期时,会出现流汗、血管扩张等现象,此时家长就注意及时为宝宝补水,最好饮用温开水。
物理降温
应选温水擦浴
一提到物理降温,许多人都会想到用酒精擦身的方法。然而,张芬提醒,酒精擦身降温的方法比较危险,现在基本不建议,因用酒精擦身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家长掌握不好很容易令患儿休克,少数患儿还会出现过敏反应。她建议,应用温水擦浴来全身物理降温。擦浴时,应将门窗关好防止吹风,室温在24-26℃,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用35-37℃温水全身或局部擦浴,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带走热量,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此外,还可用冰袋、冰枕等进行局部降温,但6个月以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的宝宝不宜冰枕降温。冰袋或冰枕外应包裹毛巾,置于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免局部冻伤。冷毛巾应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用退热贴后,如体温仍在38.5℃以上持续不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叶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