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书展期间,在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著名作家格非的媒体见面会。此次格非是携他的新作《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参与书展期间系列活动的。众所周知,格非不仅是上世纪80年代崛起于文坛的先锋作家代表,而且还担任了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谈到教学,他兴奋地说,“在学校里能随时跟年轻人交流,和新的思想碰撞,这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好处。”他还透露,前不久他还刚刚完成了一本中学生使用的文学写作教材的编写工作。
对于格非来说今年是收获的一年。除了这本《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外,之前他还推出了一本名为《博尔赫斯的面孔》的散文集。此外,他还凭借中篇小说《隐身衣》荣获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就是这样一位有影响力的、勤奋的作家、大学教授,能在创作和教学之余抽出时间来为中学生编写一本文学写作的教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和令人赞叹啊!这使我想起了当年文坛大师叶圣陶先生也曾给中学生编写过一套语文教材的事。我想,能够在当下世风浮躁的情况下静下心来为中学生编一本教材的作家为数应该不会太多的。从媒体上获悉,有不少高校的教授平时忙于副业捞外快都不给本科生上课了,更不要说参与编写教材这等的苦差事了。
前段时间,在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转折时期中的邓小平》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即当年为了进口一批国外优秀的大、中、小学教材供国内各学科的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作参考,小平同志亲自到时任分管财经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那里申请10万美金。小平同志当年如此重视学校教材编写工作,格非教授编写中学生教材的行为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告慰。
这次书展上,我注意到了一些欧美国家出版的教材价格很贵。我认为,这些教材之所以贵,是因为真的好。判断一本教材好坏很简单,就是看它再版了几次。那些受市场欢迎而一版再版的必定是好教材。例如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戴维·波普诺教授的《社会学》已经出到第11版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欧美国家高价教材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和编创者的尊重,巨额的利益鼓励着广大教师们踊跃创作和编写出更好的教材,不断推陈出新,有利于学术繁荣。
如果我们国家也能借鉴这种做法,我想大、中、小学校教师们就不会被浮躁所污染和裹挟,编写教材的热情一定会很高涨的。到那时,格非老师就可以安心创作,写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必为中学生编写教材而烦心了。说不定,不久的将来他还能得一次诺贝尔文学奖呢!
现阶段,我们应该向格非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