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我们的经济增速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每年的增量达到7000亿美元,7000亿美元是像欧洲中等规模的国家全年GDP总量。体量越大,想保持一定的增速就越难。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大体是好的,具体表现在四个“没有变”,一是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二是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三是经济增长良好的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四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主要的指标基本都能完成,特别是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都是超额完成,通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为“十三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2015年全年GDP在7%略低一点的区间,总体上符合市场预期。过去几年一直提到的所谓新常态,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预计未来五年的GDP应该维持在6.5%-7%左右的区间,仍属于中高速增长。
困难和风险仍然存在
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经济到了调整期,就像海水退潮了一样,掩盖的一些问题都会显现出来。
一是外部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出口方面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利益竞争双重压力越来越大。来自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汇率的变化冲击带来的压力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汇率在贬值,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在加大,国内资本流出在加大,我国外贸储备减少的压力也在加大。
二是国内实体经济的困难有增无减。我国目前还是传统行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量比较大,分布面比较广,传统行业的PPI持续了46个月的负增长,很多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率都在下滑。很多企业感觉到日子比较艰难,但这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一部分企业挺不过去会被淘汰,另一部分企业会继续创新,提高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通缩的压力在上升。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持续48个月负增长,CPI多个月在2以下。美元持续走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石油的价格已经在30美元左右,不远的将来很可能跌到30美元以下。
四是财政金融的风险会持续上升。现在房地产调整,企业利润下降,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财政和银行是绑在一起的,所以给银行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影响,总体风险是上升的。
稳预期、稳信心、稳增长
曾刚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仍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根据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16年全年的主要任务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个方面。我们预计,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的力度加大,稳增长面临较大挑战,为此,2016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加大,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降准较为频繁,同时不排除降息的可能)。预计2016年GDP增长会继续维持在6.5%-7%区间(有可能低于2015年),此外,金融风险可能会有所上升,需密切关注并积极应对。为长远计,应加快结构改革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长期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现在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加大结构性供给侧的改革,要加快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很多问题靠一时的政策调整很难解决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有些方面还是要加大力度改革,像去产能,这种去产能的实际趋势已经有了启动的迹象,政府就要顺势而为加大力度改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阶段要稳预期、稳信心、稳增长,要把这“三稳”摆到突出的位置。国外来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外储几乎是每个月减少1000亿美元。国内股市的大幅波动,两次熔断,无论是对居民或者是企业的预期和信心打击都是很大的。
驻京记者 于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