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伊凡王子与百变公主
3月30日 16:30
民生现代美术馆
● 电影 | 想飞的非洲人
3月25日 14:00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电影 | 叽里咕历险记
3月26日 14:00
民生现代美术馆
3月25日 16:00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今年3月的上海,因为法语活动节而显得有些不同寻常。来自大洋彼岸的电影文化清润渐浸,令微香浮动的温暖空气里,添了些法国特有的湿润和浪漫。
戈达尔、特吕弗、贝托鲁奇、让·雷诺阿、阿伦·雷乃、阿兰·德龙、伊莎贝尔·于佩尔、朱丽叶·比诺什……这些你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个个都能让学电影的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全部来自法兰西。
法国电影至今沿袭着新浪潮时期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不模仿、不媚俗,特立独行地涵盖了法国文化的各个层面。以至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能体味法国人的生活哲学、艺术品位、人性思索,以及那些令人会心回味的文化撷趣。
可爱的“叽哩咕”
法语活动节期间,将在我国的20座城市举办法语电影周。法国不同城市中可解或不可解的人文现象,法国人对世俗细节和高雅文化共同而平等的热爱,被一部部精彩的电影透露着、解读着。法国最为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之一、现今74岁高龄的米歇尔·欧斯洛也将来华,带着自己的新作《伊凡王子与百变公主》。
米歇尔老爷子可谓大器晚成,他的早期作品曾赢得过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Bafta)和法国恺撒奖。而最为有名的一部《叽哩咕历险记》则在他45岁时才告完成,这也是老爷子拍摄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长片。影片的灵感来自童年记忆,6岁的时候,米歇尔和自己的父母在非洲几内亚生活了6年之久,从童年时代对于非洲童话人物的记忆中,老爷子设计出了此后风靡世界的“叽哩咕”。
这个在妈妈肚子里就大叫着“妈妈,快把我生出来!”的非洲小男孩,为这部动画片在法国创下了150万人次的观影风潮,基于影片发行的DVD光盘和填色画册,远销至全世界的50多个国家。这次,它将在中国的大银幕上和上海的孩子们见面。
此外还将展映的代表作,包括由6个充满诗意和幽默的寓言组成的系列片,并采用中国剪影的表现手法制作的《王子与公主》;以及采用伊斯兰细密画的风格,并且首次用三维空间来摄制的《阿祖尔和阿斯玛尔》。
至于新作《伊凡王子与百变公主》,则和此前的所有作品一样,由米歇尔老爷子亲笔撰写剧本,亲手绘制图像。故事充斥着天马行空的想象:每天晚上,一个女孩、一个男孩和一个老电影放映员都会在一个小电影院碰头,这个小电影院看似被废弃了,可实际上却十分奇妙。3个朋友一起创作、绘图、变装,成为了神奇的故事中的主角。地球深处、东方边境,他们扮演了各种公主和勇士:怪物之主、水手与猫、见习巫师、伊凡王子和百变公主。
加蓬的中国迷
除了叽哩咕之外,另一位即将出现在大银幕上的非洲男孩,名叫吕克·本扎。
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横跨赤道线。东、南与刚果相连,北与喀麦隆接壤,西北与赤道几内亚毗邻,原本是法国的殖民地,在上世纪60年代独立成国——这就是吕克·本扎的祖国。
看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人,一定记得那个一身痞气,却又热爱功夫的黑人小子——杰西。他是李小龙在美国收的第一个徒弟。而扮演这部电视剧中“杰西”的黑人,就是吕克·本扎。
9岁的时候,本扎在电影院里看李小龙主演的影片《精武门》,立刻迷上了中国功夫。6年后,15岁的他来到中国,进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经过不断努力,本扎的武术造诣越来越高,获奖无数,还担任了2008年奥运会河南站的火炬传递手。
他的故事,被导演萨曼·达·比佛拍摄成了传记片《想飞的非洲人》。影片从从他梦想成为可以“飞檐走壁”的功夫高手开始讲述,描绘昔日的非洲少年,历经30余年的不懈努力,成就非凡的人生经历。本扎除了在中非武术交流贡献杰出之外,更是成为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标记,他是功夫明星,也是文化明星。
更多文化趣味
除了上映的法语电影之外,法国的明星也是诸多伟大影片的主角。
例如此次即将在法语活动节中登场的法国国宝级艺术家塞吉·甘斯布,他是战后法国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音乐家,一生写歌无数,曾是碧姬·芭铎、凯瑟琳·德纳芙、凡妮莎·帕拉迪丝等诸多明星的御用作曲家。他还是颇具才华的电影导演、演员,写过诗歌和小说、擅长画画、开过摄影展。
当然,除了耀眼才华之外,甘斯布最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还有他和诸多大众女神的恋情。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就是和简·柏金的故事。简·柏金的名字众人皆知,因为她是爱马仕经典“铂金包”的命名者、欧洲时尚风向标。作为二十世纪最具传奇性的一对艺术情侣,两人曾共同创作流行音乐界的第一张概念专辑《Melody Nelson的故事》。
甘斯布首部电影作品《我爱你,我不再爱你》中,讲述的是一对同性恋人的故事,影片虽然在故事情节上乏善可陈,但他和简·伯金合唱的影片同名曲,却被收入他俩共同的专辑《简·柏金与赛吉·甘斯布》中,并直击排行榜首,短短几个月就卖出了100万张。
甘斯布许多音乐专辑的封面,都是由他的朋友托尼·弗兰克所拍摄。这次的法语活动节中,托尼·弗兰克将为广州、北京、沈阳三地观众带来展览“赛吉·甘斯布的肖像”,并讲述他们之间的友谊。
突尼斯《赫迪》
本届法语活动节上,突尼斯导演阿迪亚的长片处女作《赫迪》也将首度来华。该片由比利时名导达内兄弟担当制片,单线程的剧情乍看下有些无趣,却在人物塑造上立体而丰满,把荒诞操作得像是生活得理所当然。
影片围绕一生被母亲包办的赫迪展开,将波澜不惊的琐事娓娓道来。推销员赫迪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母亲的照料令他不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老板的命令也常常令他压力备增。然而,在一次出差的过程中,赫迪认识了年轻的姑娘瑞姆,迅速坠入爱河。忽来的自由让人不知所措,只有爱让人安静下来。
本片获得了去年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和银熊奖。影片的原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为《赫迪,我爱你》,而Hedi这个名字恰有“安静”之意。穆罕默德·本·阿亚在生活的清水中略抖入一滴墨点,就成了一砚纵深莫测的写意人生。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林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