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将创业板与新三板并列起来“积极发展”,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今年政策的阳光雨露可能要洒到创业板与新三板上了,本周的创业板有所走强,既有长期以来创业板超跌的原因,也有这个基调出台的原因。新三板转板是接下来改革的重头戏。据统计,目前新三板已有324家挂牌企业已正在实施IPO转板事项,占挂牌企业总数的3%,其中有86家企业已经向证监会申报了IPO上市材料并获受理,24家公司处于IPO审核反馈阶段,33家企业进入预先披露更新阶段,1家企业已经过会待发。这些数据表明转板已经启动,现在只是试试水、探探路,后面的大军多得是呢!千军万马涌向创业板,大家肯定将其当作利空,其实未必,只有在创业板蹦蹦跳跳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积极发展”,如果一下子趴下了,新股都发不出去了,那怎么“积极发展”呢?
其次,主板的基调是“完善”。尽管深交所也有主板,但主板的主战场在上交所。其实主板差异性也很大,工、农、中、建商业银行、大型央企股属于主板,这很好理解,但在主板中还有许许多多小公司,其流通市值甚至小于创业板股票的比比皆是。即便是新上市公司中,上海也开始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票,而这些公司的科技含量也不比创业板差,在上海发行也算主板,板与板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但面临的发展基调却是不一样的。今年,对属于主板的公司要“完善”,完善啥?基础性制度,这说明主板的基础性制度做得还不够好,那今年主板还有大行情吗?
再次,中小板咋定位有点尴尬。今年股市的发展基调没提中小板,这应该不算疏忽吧,连各地的四板、五板也都给了个“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说法,那中小板的归属何在?其实,中小板是变相的创业板。当年深交所IPO被打入冷宫,创业板的开设迟迟不被批准,2004年,深交所才搞了个中小板,5年之后创业板才登台亮相,但从股权结构、科技含量、市值大小……都没啥本质差异,不知中小板接下来定位如何?
今年股市基调的核心还是要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而IPO的重点还是以创业板为首的小公司,IPO是一条市场扩容的管道,新三板转板则是另一条管道的扩容。本周有个并不经意的消息值得关注,本周发审会审核了11家公司的IPO,结果是全部通过,这样节奏也是前所未有。
市场发展的脉络已经清晰,从这个脉络中可以看出今年的市场热点在哪儿,道理很简单,哪儿热闹,股市的机会就在那儿。就大盘而言,目前上证指数也就在3200点附近晃荡,市场最终往哪个方向突破,关键还是取决于大资金的动向,如果光是存量资金倒腾来倒腾去的,股市只有个股机会而没有全局性的大机会。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