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城归”成为今年两会新热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城归”成为今年两会新热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城归”成为今年两会新热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归”成为今年两会新热词,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返乡创业,让农民工挣钱又顾家
邵宁 潘高峰 姚丽萍
三月八日,全国人大代表蔡群(中)向同为贵州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国英(左)、王菁展示蜡染刺绣和AR、VR结合的互动全景产品,介绍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特派记者 邵宁 潘高峰 姚丽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一个新名词频频出现,这就是“城归”。留学生回国叫“海归”,那么,回到家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就被称为“城归”。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日前就说,去年一年农村的变化超出想象,其中一个现象就是出现了大批“城归”。他在贵州毕节看到,很多人出去打工,在外面积累了经验、学习了技术、交了朋友,回到家乡去做小微企业。“我看到好几个企业都是打工仔、打工妹办的,比如面包店、裁缝店等等,还有的办农家乐,收益很可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

  那么,上海的农民工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是什么吸引他们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去?“城归”能给农村以及农民工的家庭带来哪些变化和好处?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还需要哪些扶持?

  回乡创业,比打工收入高

  朱雪芹和周振波是上海代表团的两位农民工代表。他们说,身边都有这样的“城归”。

  “我有个徒弟,是河南周口人,他已经跟了我十多年,一直叫我‘周师傅’的。最近回乡创业,卖电视机去了!”来自上海德力西集团的周振波说:这位徒弟和妻子原本都在上海,妻子在服装厂打工。他妻子的姐姐生意做得不错,是海尔电视的河南总代理。不过,前些年他们也没有想回去,毕竟生意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后来国家出台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他妻子就先回老家跟着姐姐做电视机销售了。今年,徒弟说,他妻子回去两年了,自己当老板了,现在生意做大了,雇人要花的钱和他在上海打工也差不多,他索性就辞职回去干了。“他走时我还是很舍不得的。”周振波说,“不过,他回去是好事,我们都是打工的,他回乡创业,比打工收入高。人往高处走嘛!”

  老家在江苏睢宁的朱雪芹来沪已经20多年,她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去年又在群团改革中当选为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朱雪芹说,现在,回去创业、就业的的确多了,她身边的姐妹中就有。她们带着在城市打工积累的资金回到乡镇、农村,开小超市、服装店、干洗店,还有的开美容院;还有的用在上海学到的技术到当地的企业工作,当上了车间主任、领班。另外,现在三四线城市酒店也开出来了,这些“城归”就把在城市学到的管理方式运用到那里,带动更多当地人参与到其中来。

  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每年春节回家,发现家乡的变化不断。我老家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省交界处,是全国贫困县,大家纷纷出来打工。现在回去,到处都是企业、工厂,因为随着大城市的产业升级,很多企业转移过来,大量农民工也能就近就业,有的在县城买房子。现在出来打工的少了。”朱雪芹说。

  老家在河北的周振波也说,现在农村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有各种很好的政策,就是回乡务农,也比原来收入高多了,现在种粮都有补贴!的确,厉以宁委员也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去年他在陕西一个县考察时了解到,农村种茶叶不让用农药,种田必须有机肥,种茶叶也需要人,家家都写信把在外打工的孩子叫回来。这样一来,出去打工的人回来就业,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的问题都解决了,而且茶叶质量很好,经济效益可观。

  朱雪芹深有体会地说,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也减轻了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在全国范围内,“城归”有多少?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杨志明全国两会期间表示,中国2016年约有200万名具一定资金、技术、营销渠道、办厂能力、乡土情感的农民返乡创业。

  “城归”,让孩子父母不分离

  今年春节过后,央视网的一则新闻让人心酸。过完年,在外打工的妈妈,又要离家远行。为了让妈妈留下来,10岁留守儿童汪露露,追着妈妈的车跑了200多米。这样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露露的作文《妈妈,我不想您走》,更是让人泪奔。

  让爸爸妈妈回乡创业就业,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最好途径。

  贵州毕节,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县,也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3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蔡群是毕节的一位苗族妈妈。十几年前,她所在的织金县官寨乡大寨村还是一穷二白,年人均纯收入不到400元。蔡群和一些姐妹一样,走出大山,从去贵阳捡垃圾开始,然后奔赴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打工。“出去打工只能把小孩留给家里的老人和亲戚。”蔡群说,以前寨子上姐妹们都外出打工,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想孩子想得不行,有的还夫妻分离。”

  2009年,蔡群利用自己刺绣的一技之长,在毕节开办了一家苗族蜡染刺绣作坊,还带动寨子里的妇女跟她一起干,不必远走他乡,在家门口挣钱的同时照顾孩子和老人。

  如今,蔡群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动村里和周边村寨会刺绣技术的妇女,生产具有苗族文化元素的钱包、背包、披肩等。如今,当初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拥有300多“绣娘”的规模,产品远销美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地,年销售额近800多万元,绣娘的平均工资也能达到每月3000左右。现在寨子里建起了新的小学,孩子们都能跟妈妈在一起,都能在家门口上学了。蔡群说,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就不用在外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还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样的社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据悉,贵州省四年前启动“锦绣计划”,促进民族手工艺者在家就业,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计划实施以来,从事手工业的妇女达到50万人,产值50亿元人民币,带动百万余人回到家门口就业。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就是“与父母在一起”。长期亲情的缺失,会导致各种问题产生,这种心灵中的伤痛,其影响会延续到成年。希望随着返乡创业、就业的农民工的增多,露露这样的孩子可以不再忍受与父母的分离之苦。

  多策并举,农村更有吸引力

  200万人返乡创业,带动的就业人数可能上千万,绝对值不小。不过,对于全国2.7亿的农民工总数来说,比例还不高。除了亲情之外,如何让乡村变得有吸引力?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有效途径。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可以依托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农林牧渔业的生态创业孵化园,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农民工在家门口挣钱。

  “农民工最熟悉的还是农业,应鼓励农民工发展农业种植、养殖等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说,如邯郸市肥乡区赵寨村依托地理资源优势,种植设施蔬菜。该村80%的返乡农民工都建起了蔬菜大棚。目前村里已有蔬菜大棚400多个,蘑菇大棚100多个。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近10万元。

  全国政协委员王海波认为,返乡农民工是农村“双创”的重要力量,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力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领域可以扩展到旅游、批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行业。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撑,将现行发展经济中的优惠政策,如农副产品加工优惠、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优惠、集中连片扶贫攻坚优惠政策,也包括发展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将这些富有含金量扶植政策捆绑在一起,集中给“城归”注入。

  蔡群认为,小微企业是安置新增就业人员的一个主要渠道,特别是在边远的贫困山区,发展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更是可以大幅减少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数量。为此,她建议,针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的解决力度,帮助和方便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就业。

  王海波委员还提出,不仅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而且还要为留住农民工在家乡就业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市比农村有吸引力,很大原因在于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他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吸引力,留住农民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3·15专版
   第A09版:3·15专版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版
   第B08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返乡创业,让农民工挣钱又顾家
离开和回归
扫二维码,看代表委员怎么说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3返乡创业,让农民工挣钱又顾家 2017-03-11 2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