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皈依三宝多年的佛学居士,我在“梦笔寻踪”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升”字的诠释。
殊胜吉祥的今年7月27日,佛教圣地九华山举行了原肉身殿主持释圣富大和尚,升座为九华山方丈的盛大庆典仪式。现场佛旗飘扬,梵音悠婉,香火缭绕。巨型庆典横幅与展板全部用传统正体字呈现,不过委实遗憾的是,横幅41字中应17字归繁,归了16个,唯独最关键一个“升”字竟没有返到几乎是佛教“专用字”的“陞”;同样,展板上硕大醒目的“方丈升座慶典”6字,庆归为慶,“陞”则同样任由别字“升”堂而皇之亮相。
升,此款本是独立的一字,在传统正体汉字队伍中系斗升的“升”,甲文(图一)字形系“斗”与斗旁数点组成。斗字是盛物容器(甲文,图二),即有柄的勺子形状,是升的母体。此“斗”无繁形, 争鬥之鬥简化形亦作“斗”。有学者认为斗是盛五谷(下用“米”代)用的,升是挹酒用的。我认为,斗升在民间历来用提打酒米水及酱油等共同的勺状盛器,斗是空勺,升是满勺。斗升还是计量的容器,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各朝代都不尽相同。然一斗为十升量制没有变过。
那么“升”字的斗旁数点是什么呢?斗升的升旧时就借作升起义用字,原因是升的构形描绘了人持斗舀盛了满满的酒、水、米等后,从酒坛米桶水缸中往上提升这个动作,斗旁数点即溢出下掉的酒滴、米粒、水珠等。如果斗装满东西不提升,就不会有掉下物。为了让升的升起义更清楚,先人请冉冉上升的旭日提携升造出“昇”,如此,字的形义理阳光明晰,上升“力度”无与伦比。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再谈升的归繁字“陞”,学界普遍认为,陞是字义为帝王宫殿台阶“陛”的省形加升。我识定:先有陞后有陛。金文“陞” (图三),初义拾级而上。《尔雅》陞:“上也,登也。”佛教传到中国后,“陞”被赋予新的内涵,藉之组成“陞座”法语。“陞”从 阝(阜),甲文阜指山崖边石磴。从阜字与山有关,大山的庄严幽玄,也喻示佛地庄严,梵境幽玄。自古以来寺院往往建在山中,“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王维);“深山藏古寺”(赵佶)。“陞”又从土,土(甲文,图四)有两解:1.地上立着的土块。2.土地上的五谷芽苗。我之陬见倾向后者,立于地面的锥形不可能是土块,萌芽形态昭示字的下横即象征土地。我进行佛学因果轮回的理解:苗,喻示万物并作,各复归其根的芸芸众生;土,喻示无限美妙的阿弥陀佛净土。有义符声符双重功能的“升”与山峦、土地、芽苗所缘起组合的“陞”妥帖圆融,蕴藏富厚的哲理与禅意。千百年来“陞”是寺院重大庆典法会,方丈“陞座”之陞的独一无二用字。
上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后,昇、陞包括阩、竔、陹、“足坒”等字都被斗升的“升”取代。此“升”虽兼任上述字的简体,但几十年来实际运用简化字时,佛教术语陞座的陞,佛道中人还是少用“升”,青睐据形构义芥子须弥的“陞”。我们在电脑键盘上以繁体敲出其他已被简化的字,条目中会跳出对应的简体字。敲出“陞座”,赫然可见陞与周遭简化字协调共存地组成许多条目。一如“雨蒙蒙”的蒙,人们仍习惯用“濛”那样。
考订诠释了“升”。扣寂在渊思,搜奇通禅智,收尾写就带“升”字的现代微禅诗:
影象
池水里
一缕烟尘
已升腾到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