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泳趣忆旧
周 建
  周 建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郊区的一所小学就读,马路对面有几个战争年代留下的炸弹坑,坑里始终保持齐腰深的水,这就成了我们初学游泳的最佳去处。

  午饭后,男生三五成群涌向弹坑。那里荒无人烟,大伙脱去衣裤,“扑通扑通”跳入坑。起初只是嬉水、打水仗,不久,个个都自学起了游泳。先练习在水中憋气,腿蜷起来双手抱膝,使整个人浮在水面,不久许多人都能浮在水面了。由于无人教游泳,大家泳姿千姿百态,自由发挥,最多的当属“狗刨式”。

  “狗刨式”费体力,水花大、游速慢,我很不喜欢。为此,我曾专门抓了一只青蛙,放在澡盆里,反复仔细观察泳姿。只见青蛙前肢划水充分,后肢蹬腿有力,游行时身体成流线型,速度极快。我将蛙泳要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游泳时,极力模仿青蛙的泳姿,逐步掌握了要领。只是学游泳难免呛水,现在回忆起来,那水有多脏啊!

  平时在家,与小伙伴各自用脸盆盛上大半盆水,放在凳子上,深呼吸后,同时憋气将脸浸没水中,设一裁判作记录,憋气时间长者为胜。小伙伴好胜心极强,为了取胜个个竭尽全力,脸在水里涨得通红,直至实在憋不住了,就往水里吐气,随着盆里冒出一串串水泡,就知憋气即将结束。久而久之,憋气时间不断延长。

  时间推移,我的游泳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一年后,大学校园新建了个50×25米的标准露天游泳池,亦对我们家属开放,游泳条件大为改善。记得每场时间为1小时,票价5分。尽管只有5分钱的票价,爸妈也只允许我每周游3次。那时没有游泳培训班,大伙的游泳都是互帮互学、无师自通,由于我游泳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泳池练习,条件大大改善,如鱼得水,极力发挥。游着游着少年顽皮捣蛋的天性就显露无遗,不时潜泳拉拽同伴的腿、相互打着水仗、将伙伴的头揿入水中……引来救生员阵阵呵斥。

  随着游泳水平的日益提高,耐力不断增强,我每场从跃入泳池的那刻起,整整1小时采用蛙泳姿势,围着泳池四周,用较快速度持续不断地转圈游至终场铃响,仍意犹未尽,每次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泳池。最爽、最刺激的要数大暴雨中游泳,游者稀少、气温凉爽、空气清新,我尽力施展游技,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真可谓:任凭暴雨肆意冲击,胜似浪里白条腾跃。

  游泳练出来了,开始学习跳水。起初站在泳池边,战战兢兢,几次三番看着泳池的水,就是不敢头朝下跳入水中。此时顽皮的伙伴背后推我一把,我摇摇晃晃伸展双臂不停转圈,挣扎着保持身体平衡,但最终还是身不由己,身体直挺挺地双脚先入水中,我们将其称之为“插蜡烛”。有了这些铺垫与尝试,终于有一天横下心头朝下跳入水中。结果因入水角度太小,头与胸脯几乎同时入水,“啪”地一声,整个胸脯皮肤顿时红成一片,阵阵疼痛不说,还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这是典型的“吃大板”了。

  有了第一次,胆子大了许多,渐渐地就能自如地跳入水中。有时感到池边跳水不够刺激,趁救生员离开救生座椅瞬间,偷偷站上救生座椅往下跳,一不留神被救生员看到,招来劈头盖脸痛斥……

  多年后从插队落户的黑龙江回沪,遇到低我一届的玩伴,提及往昔游泳,得知我离沪后,有关部门曾组织3次横渡、畅游黄浦江的活动,他均获得成功。当时就想:他行,我也一定能行!如今,未能在黄浦江中畅游,却是我终生的遗憾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家装专版
   第A32版:广告
乘着夜凉去报到
吃药
让阅览室随心所“阅”
“升”字诠释
风景线……“疯”景线
泳趣忆旧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泳趣忆旧 2017-09-01 2 2017年09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