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有关外卖送餐的数据引发热议,今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卖行业发生伤亡交通事故共76起,其中“饿了么”和“美团”在交通伤亡事故中各占26%。不少人表示,透过上海一地的数据,可见送餐外卖行业的“速度”与“激情”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当下,风驰电掣的外卖小哥,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寻常风景。而背后,则是一桩桩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外卖小哥为什么慢不下来?这其中,供需双方脆弱的信任关系是一个原因,客人一下单就恨不得马上拿到快餐,而小哥受制于配餐商家、交通拥堵以及写字楼门禁等等制约,若想按时送达,并不轻松。此外,外卖平台单一的按件计酬方式,以及“以客人为中心”的差评制度等,均是导致小哥闯红灯、逆行、冲撞行人的外部因素。
当然,法律意识欠缺,以及违规违法成本低,也是外卖小哥不断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的原因。只要没有发生事故,无论是违规改造电动车,还是非机动车道超速行驶、占用机动车道阻碍交通以及闯红灯等行为,都很难被现场处罚。
外卖小哥一路狂奔,不只本人时刻面临着不测风险,一般民众往往也提心吊胆,生怕遇到剐蹭等危险,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一方面,交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交通执法,让外卖小哥真切意识到违法行驶的危害,遵守法规,珍惜生命,不要为“赶时间”搭上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这方面,外卖平台也要主动作为。此前,上海交警部门约谈了多家外卖企业,要求各企业加强安全培训、车辆规范、骑手身份识别系统等方面的管理。这也是一种源头治理。
此外,也要从制度层面多一些改进与完善。比如,能不能真正将国家标准落到实处,管住电动车的违规改装以杜绝超速行驶?又如,外卖平台不合理的计酬制度,是不是也可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时效固然是赢得市场的“必杀技”,但如果无视安全,同样也是不可持续的。如果能够达成一个行业性的共识,则各家企业可能就会在质量、口味等层面比拼,而不会一味驱使小哥“赶时间”。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将达到2045.6亿元,增速为23.1%。如此庞大的市场,理应有更理想、更安全的送达方式。如果将行业的前途系于一辆辆违规狂奔的电动车,无疑是令人忧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