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之余,不禁联想到社会上流行的“头衔崇拜”现象。比如,在组织学术会议、各种庆典时,主办者首先想到的就是邀请名气大、头衔多的“名人”出席,仿佛只有这样才上档次;在进行项目评审、成果鉴定时,组织者动辄让“两院院士”牵头,好像只有这样才有权威性;许多学者、专家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一长串头衔……
这种见怪不怪的“头衔崇拜”现象,反映的是人才标准、学术标准和价值取向等基本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颠倒了名与实的关系,加剧了论资排辈倾向,误导了青年人的目标追求。如果任“头衔崇拜”继续流行、泛滥,将会贻害无穷。
破除“头衔崇拜”,需要正确认识“头衔”与真才实学的关系。俗话说“名实相符”,但在许多时候“名”并不代表“实”,甚至与“实”相距甚远。破除“头衔崇拜”,破除论资排辈,以真才实学论英雄,应当成为今后进行人才评选、成果评价等科技活动的自觉遵循。在这方面,已经成名成家、拥有众多头衔的学者专家,更应自珍自重、以身示范。(柏木钉 刊今日人民日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