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的母校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执教已经两年了,回首过去的时光,我从一名初生牛犊的学生转变为老师,一路走来,其间的兴奋、迷茫、失望、欣喜、收获,点点滴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任教两年的时光里,我最不能忘怀的是去年4月参加的“南苑杯”写字教学评比,在17天时间里完成了3次试教、2次随堂写字课体验、5稿教案调整,重拾教学自信,实现了一只菜鸟的蜕变。
还记得去年开学初,书法教研组长夏老师让我去她的办公室,她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这学期有个市里写字教学比赛,学校决定让你去试一试,就上硬笔书法课。”我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欣喜,多么好的机会,可是转念一想,上学期学校里的汇报课上得并不好,市级比赛课又怎么能胜任呢?“这个机会很好,但是我觉得……我应该不行吧?”我一副没信心的样子。夏老师安慰我说:“没事的,组内会帮助你的。”
这可真是赶鸭子上架。其实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三月份见习教师“两选三评”的活动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根本无暇去想四月底的比赛。一年半了,我的语文课总是上不出滋味儿来,我心里非常懊恼。写字课的教案说好三月中旬交,但我无从下笔,一拖再拖。那段时间,见到夏老师我都不敢抬头和她打招呼,甚至尽量绕开她办公室走。
剩下准备写字课的时间不多了,大约就是十七天,我抱着就算不睡觉的决心也要努力开好这一次课,就像七堇年书里写的: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第一次试教,我紧张地走上讲台,刚讲了没十分钟,电脑突然卡壳了,怎么也翻不动课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坐在下面,还有一个新来的实习生也看着我,我顿时涨得满脸通红,只得硬着头皮讲下去,效果可想而知。评课时,夏老师却微笑着说:“今天是第一次试教,出了问题也很正常,大家说说意见吧。”大家肯定了我的书写基本功,这给了我一些安慰。在教学环节的修改上,他们各抒己见,帮助我完善了一些教学设计,理清了教学思路。我也渐渐忘记了课上的尴尬,认真地做着笔记。回家后,我重新做教具、改教案、改课件,一直忙碌到半夜十二点多。
经过一番修改和准备,我进行了第二、三次试教。第二次校长也来听课,上课时我看到校长紧锁的眉头,心想:唉,还是上得不行啊。果不其然,下课后,校长对我说:“你上课还是有一种随意感,语言不够精炼,得把详案写出来。”上班时间很忙碌,夏老师便利用下班时间帮我一起设计语言。我将她讲的每一句话都录了下来,回家后把这些话一字一句写了下来,细细思索,预设了自己所能想到的学生回答和我的评价语,甚至晚上闭上眼睛睡觉时,我的脑子里还一直在过教案。
到第三次试教,我的底气便足了不少,慢慢也有了自信心。我想,也许正是由于时间的紧迫,让我的精神高度集中,只要一门心思去钻研去思考,就会感受到自己在进步。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和调整,有不懂的及时向同事们请教。想想以前的自己真傻,总是憋着问题不敢问,怕麻烦别人,其实同事们个个都是热心人,都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意见。
到了比赛那天,我提前来到书法教室,对着空无一人的教室背了一遍教案,我想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也许是有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劲儿,那天的课上得十分顺利,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全部倾注到课堂中去了,充分的准备让我能认真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回答,而不是为想着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而局促不安。
35分钟,节奏刚刚好,下课铃响了。我走下讲台,校长满脸笑容地说:“今天课上得真好,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校长表扬我上课,此前的所有阴霾一扫而光,心中阳光灿烂。
正是学校给予了我参赛的机会,正是各位同仁的无私帮助,正是一次次的试教、反思、自省,让我在最后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上海市书法实验学校写字教学一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这17天是我成长过程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我重拾了对教学的信心,我的心就像是春天解冻了的溪水,恢复了活力,潺潺流动。虽然这17天里有过困苦与彷徨,但这是化茧成蝶的过程,“菜鸟”的羽毛会经过一次次的历练和努力而丰满起来。我希望我永远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在岗位上努力奋斗,从容地面对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轻盈地飞翔在教学的天空。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大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