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较于一些国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十几平方米的现实,我们的情况确实有些可怜。目前城市体育锻炼场地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免费场地太少;二是收费场地太贵。喜欢羽毛球、乒乓球、健身器械的市民,大多无处可去。而一些专业性的体育运动场馆,体育运动设施倒是很完善,但是场地租金太贵,超出了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此外,不少单位内部的体育锻炼场所,对普通市民开放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必须在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的参与下,积极解决市民体育锻炼“有心无地”的难题。
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围绕供给侧做文章。加大体育运动场所供给量,既要兴建新的锻炼场所,又要挖掘现有体育运动场所的开放潜力。比如,一些单位的体育场馆有没有晚上或者周末对外开放的可能。如果开放,还会涉及价格制定、安全维护、收益归属等问题,这些有必要考虑清楚。鉴于很多体育场馆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还有赖于政府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引导和督促企业、学校等逐步向社会开放自己的场馆。苑广阔(摘编自《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