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临近,给要好的朋友寄贺卡,习惯由来已久。怀念小时候跟同学互换贺卡的时光,家境好买现成的,没条件买多自己动手做,精心挑选祝福的话。有位农村来的同学,不善说话,印象中他永远沉默着,他做的贺卡最出彩——拿不同花色的烟盒,剪出花草树木,再贴到一只白皮烟盒上,或是把最普通的白色药盒拆开,用圆珠笔或钢笔画出人物车马,画得很像,憬然在目。有一次,在外婆家的抽屉里发现一张泛黄的纸,折痕清晰,打开,上面歪歪斜斜几个字:亲爱的外婆新年好——是我刚学字时寄给外婆第一张贺卡。她一直保存着。
以后逢年过节都喜欢买贺卡。在太原上大学时,妈妈每年都会给我寄贺卡,到北京工作后,照样寄,后来妈妈有了手机,贺卡变成了短信。总感觉不如手写的小小卡片,更温暖。记得哥哥刚参加工作那年寄给我一张贺卡,上面一个小女孩,淡紫色的裙子是立体的,闪着银光,一打开,里面两只绿豆大小的彩灯一亮一亮,有音乐淌出来,真漂亮,可惜被我弄丢了。一个台湾朋友每到新年会写一封信给我,附带一张精美的特色贺卡,她说因为想说的话太多,贺卡页面有限,干脆畅所欲言。信纸很漂亮,玫瑰花暗纹若隐若现。捧着遥远的祝福,她的俏脸就在我眼前。真感动。小小贺卡,功效非凡。眼下年底贺岁大片公映前作宣传,把剧中人物制成“明星贺卡”,效果空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寄给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张新年贺卡,用金片压制而成,但人们看重的不是金子,是贺卡上的图像——浮雕圣诞老人,怀抱一只和平鸽,鸽嘴里衔着橄榄枝。寓意早日实现世界和平,结束战争。
现在还有谁会选择这种祝福方式呢。多发电子贺卡,或手机短信,美其名曰“环保”,随手一删,说没就没了。甚至想不起来这档子事。近年,许多单位向邮政部门申印带邮资的贺卡,贺词彩图直接印好,有的连一句话也不写,填上地址姓名扔进邮箱。这种“懒人”贺卡,与古人自己亲笔认真书写贺词,亲情友情大打折扣,人情味越来越淡。信息化时代,许多原始的东西被速化了。
很希望还能收到手写书信,突如其来一张小小贺卡,只一句:你好吗?物美价廉,情真意切。走过许多年,依然钟爱这些贺卡。抽屉里,优雅的、清新的、喜庆的、唯美的、祥瑞的,一切美好都刻在上面,静静欣赏,心中淌过岁月的痕迹,怀念那些婉转美好的贺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