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华裔教授唱“虎妈战歌”,没什么了不得,非主流,即使有人效法,孩子可以躲到学校去;在我们中国,家里有虎妈狼爸,学校则有虎狼之师,孩子没处躲,到处“反思”,经常“反思”。再后来习惯了,“规矩”了,成了“考试精”了,最后就轮到“钱学森之问”了。
该反思的到底是谁?学校和教师教育行为的荒谬,为什么不作反思?
教师能否不把学生的成绩当作私产?有小学教师在测验成绩发布后,训斥一名喜形于色的学生,说:“才考了个90分你高兴什么?我马上就能从你试卷里再找出点毛病出来,扣你几分,你信不信?”学生立刻畏
首畏尾,作驯服状。那样的场景让人寒心。也就是说,这名教师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学生的喜怒哀乐全握在他手里,当然,学生苦恼的时间长度也掌握在他手里,他可以为所欲为,从不反思。应试教学之所以愈演愈烈,也就在于该反思的人根本没有反思意识。客观地说,在这中间,小学教育危害的烈度还不算大。
有家长诉苦,说教师随意让学生写“反思”,个别孩子隔三差五地写;教师明知孩子们已经写得很苦了,实在没有新词,也没有剩
余时间写这种折磨人的“反思”,但教师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痛苦的表情。其中有些还是女教师,这就更令人难以容忍。———需要指出,我这样表达绝非性别歧视。我以为,即使教师未必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作为母亲或未来的母亲,也应当懂得那些幼小心灵会有什么样的愿望和期待。当她有权力也有办法用一句话就掌握孩子一天甚至几天的情绪时,她选择以慢慢地折辱孩子的意志与自尊,这难道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么?
做教师的,是为未来工作,我们在用自己的行为创造未来。如果我们教育出来的一代人,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资格、位置、职业,甚至年龄,都可以成为掌控另一些人的行为、情感和态度(甚至健康),成为可以支配另一些人的时间,驱迫和使唤另一些人的权力的时候,教育对社会可能会形成灾难。
所以我总是很委婉地劝一些教师:能不能慎重地对待学生,给你自己的未来留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