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万观众的启示
祝君波
  祝君波

  三年前,上海新世界集团决定建立上海笔墨博物馆,我有幸被邀为顾问,见证了该馆的发展。前几天,博物馆召开会议,应邀前往一听,才知道成绩很大。 

  一方面,他们把散失社会的旧墨、旧笔收集起来,加上工艺介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展示,向市民开放。另一方面,他们引入制墨、制笔工作室,让观众亲历亲为,感受中华艺术的魅力。经过三年努力,这个博物馆居然还帮助周虎臣、曹素功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 

  会上,另一个数字令我十分感动。上海笔墨博物馆建在上海福州路吴宫大酒店楼上。几百平方米的场地,原来作为酒店经营,可以收入人民币200万元。但新世界的领导为了文化传承,决意少收200万元,在寸金之地建这个博物馆,换来的是2011年全年8万观众的成绩。所以,那天在场的张培成先生听了也肃然起敬。张先生曾任刘海粟美术馆馆长,他说,他那个市级大馆,国家每年有很多的投入,要累积到8万人来参观,也不容易。 

  我想笔墨博物馆的成功,首先在于有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合适场地。场地不在于大,但要合适。笔墨博物馆建在文化街福州路上,可谓选址恰当,方便很多人参观。其次有一个好的视点,就是“笔墨”二字,而笔墨恰恰是中国书画,也是中国文化的交汇点。它是实用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古老的笔墨更是珍贵和富于魅力。第三,以小显大,四两拨千斤,是真正懂行的做法。文化的作用就是如此,大规模投入的,未必见大效果;小投入的,未见得没价值。以200万做这个博物馆,换来8万观众,性价比很好。据介绍,尤其吸引了很多青少年来参观,让他们不光知道电脑,还知道自己祖先的笔、墨;不光知道笔、墨,还知道王羲之、吴昌硕、齐白石,这就起了很好的作用,功不可没了。 

  最令人高兴的是,这个馆还不满足于每年花掉200万元,而是积极地开发衍生产品。如笔、墨等在卖品部的销售,目前收入已渐渐抵平支出。这就开辟了一条民间博物馆发展的道路。有魄力花200万元来开博物馆,又有本事去养博物馆,值得令人称赞。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眼下社会的一大主题。文化怎么搞?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砸大钱的是一种,小投入办大事的也是一种。钱多钱少、赚多赚少各有不同,关键要值得,要见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综合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法治视窗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A21版:基金专版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A23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A2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健康生活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婚姻的色彩
八万观众的启示
传统守护者
院里的香椿树
慈禧为程长庚照相
标识·相关
很黄很魅力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八万观众的启示 2012-01-16 2 2012年01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