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探头发现异常
昨天清晨3时许,四川北路派出所监控室内,值班民警正注视着监控屏幕。此时,江西北路近武进路处的一个探头画面上,江西北路523号沿街老式居民楼外,一名上了年纪的男子正坐在上街沿上手舞足蹈……
“这么冷的天,他一个人在干嘛?”四川北路派出所民警、新民网上海滩微博网友@邹克耀称,民警起先判断该男子可能是酗酒过量,不料几分钟之后,男子的举动愈加反常,竟在已跌破冰点的环境下脱起衣服。如此不正常,引起了值班民警的关注,通过电台联系,巡逻民警小李驾车赶到现场。此时,男子身上已是一丝不挂。
见状,小李立即脱下自己的警用风衣,为男子披上。“当时他已经全身冻僵了,动也不能动!”为此,民警合力将男子抱上了警车,一路送回派出所。
轮番陪聊“套”出线索
经过一番折腾,回到派出所已是凌晨4时许,值班民警立即将室内空调温度调高,并找来衣服为男子穿上,同时将自己的夜宵点心递给对方。男子喝了几口热茶,吃上几块糕点后,终于缓过神来。可令大家始料未及的是,男子略带苏北口音的话语无伦次,“说的话我们基本听不懂,有时候还会蹦出几句英文。”
为确定其身份,民警反复查看事发时的监控,发现男子在将衣物脱下后扔进了路过的一辆三轮车内,如此一来,确定其身份信息的线索全部消失;而在失踪人口系统中,也查询不到近期有相符的报案……不过,民警判断,男子不像乞讨人员,家属很有可能正在着急寻找。
无奈之下,七八名值班民警只能试着与男子聊天,整整一晚上,他不睡、民警也不合眼,夜班民警下班、早班民警顶上,陪聊近5个小时,终于从其言语中,“套”出了几个关键词。
自行出走寻找老宅
随后,民警通过人口信息库,输入关键词,再根据其性别、年龄范围等逐一搜索,生成了近万个“可选项”。之后,几名民警又花了1个多小时,终于在昨天上午11时,找到了与这名男子相似度极高的信息,金某的名字及54岁的年龄也与男子的说法和外表相符。
派出所随后联系上了男子的女儿,致电过去,果不其然,“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哭泣声……”原来,该男子患有精神疾病,其全家以前就住在江西北路附近,之后因动拆迁搬去了江桥;小年夜当天,原本一直陪伴生活的老伴出门采购年货,男子竟自行离家,随后便没有音讯。
几天来,一家人顾不上吃年夜饭,家里也没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四处寻找仍无结果,谁料这名男子竟一路寻回了江西北路的老宅……昨天下午,男子的女儿、女婿赶到派出所,连声道谢:“想不到年初一阿拉全家又可以团圆了,感谢人民警察,好人一定有好报!”
本报记者 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