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苏娟娟来自安徽,身世坎坷,不久前姐姐苏惠珍又患上胃癌,这让本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多亏好心人及时解囊,她再也不用为上高中、大学的学杂费担忧了。
安徽弃儿被领养
娟娟有一段辛酸的出生史。在安徽出生才七天,她就被狠心的父母抛弃在滁州市工商所门口,已有4个孩子的一名看门女保安曾大妈好心收留了她。5年后,娟娟随曾大妈投亲来到上海周家渡的外婆家。曾大妈每天早出晚归,收集瓶瓶罐罐、废报纸卖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料娟娟。尽管每月收入才几百元,外婆社保金约1000元,一家人过着艰苦的日子,但三代人却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到了上学年龄,曾大妈在上海打工的女儿苏惠珍承担起妹妹娟娟的学杂费用。尽管小苏每月打工收入才千余元,可她们一家人始终把娟娟当作自己的亲人,精心抚育她长大。
家庭变故陷困境
2年前,娟娟初中毕业了,因没上海户口不能上公办高中,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一家人咬紧牙关,从牙缝里挤出钱,让她进了每学期收费7000元的民办高中。娟娟得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直学习努力,在班级里成绩名列前茅。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年底,负担她学杂费的姐姐苏惠珍不幸患上胃癌,住院开刀耗去了她全部积蓄,还负债累累,再也没钱供小妹娟娟上学了。放弃学业,意味着所有的教育投入都白费了,一家人陷入了痛苦之中。
好心人慷慨解囊
此时,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娟娟。小年夜那天,两位陌生人叩开了娟娟家的门。一位名叫陈晓的好心人用自己的爱心为娟娟一家重新燃起希望。“我得知了苏娟娟和曾大妈一家的故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们过得太不容易了,我很想尽一份力帮帮她们!”
陈晓在浦东经营了一家名为新沪商集团的公司,他得知了娟娟的不幸后,拿出3万元,又买了一些年货,和公司董事长袁立一起送至娟娟家中。“这钱应该给姐姐治病。”“不,应该供妹妹读书。”姐妹俩争执不下,最后决定,一半用来支付妹妹的学杂费、购买课外书;另一半作为姐姐的康复之用。
娟娟告诉记者,除了下学期的学费之外,好心人还承诺为她支付大学四年的学费、生活费,鼓励她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听到这个好消息,一家人欣喜若狂,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定会努力的,不辜负上海好心人的希望。”娟娟激动地说。 通讯员 王伟如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