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闸北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立足上海全局的高度,结合闸北区情实际,把握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南高中繁北产业”的发展战略,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闸北,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和投资的眼光,2011年,全区引进内资企业1845个,引进外资企业201个,成为众多企业、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的热土。
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
重塑“华埠盛景”
苏河湾地区曾是上海民族资本产业的摇篮,集聚了17家银行和金融仓库,现在还保有上海总商会、四行仓库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苏河湾的开发建设正在全面加快推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建设,使苏河湾成为传承上海历史文化,汇聚现代时尚元素,集聚高端商务商业的城市新地标,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按照《苏河湾城市设计规划》中核心CBD功能的拓展区的功能定位之一,苏河湾地区将大力发展新兴金融服务业,加强与陆家嘴-外滩核心CBD在政策、品牌、产业和空间上“四联通”优势,通过重点培育文化创意、现代商贸、人才高地等功能支撑核心CBD整体能级的提升,有效承接核心CBD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拓展溢出,打造成为陆家嘴-外滩核心CBD多元化、网络化发展过程中特色鲜明、功能联动、配套完善的新兴金融集聚区。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构建“人才高地”
“十二五”期间,闸北将加快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在规模、集聚上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作为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第一个国家级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上海市共建,由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闸北区承建。产业园区以“上海人才大厦”为核心,地处中心商业带区域,5条地铁线路在此交汇,占地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主体,相关服务设施逐步配套齐全的产业园区。
园区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集聚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二是拓展服务。整合上海人力资源服务现有资源,延伸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项目,不断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成为服务产品齐全、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的服务基地;三是孵化企业。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孵化基地;四是培育市场。以各类机构集聚为契机,建设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地。目前,园区已集中人力资源相关企业60余家;任仕达、万宝盛华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入驻;多家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引入及各类指数的发布,园区综合服务能力正逐步加强。
发展云计算产业
实现“云中漫步”
随着“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的命名,市北高新园区第三次华丽转身,开始“云中漫步”。闸北区不断加大对云计算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云计算企业集聚,推动云计算技术创新。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云计算应用企业包括腾讯公司、阿里巴巴公司、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以及杭州分公司、电子支付平台付费通、卫生部命名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示范管理工程等企业、机构和项目相继入驻市北高新园区。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世界第二大独立软件公司“甲散”,全球IT巨头戴尔,也纷纷在园区建立计算联合实验室。园区下属的上海数据港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绿色集装箱式云计算数据中心产品“云积木”(CloudBlock)已投入商业运行。
市北高新园区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南通科技城,探索异地合作建园新模式。目前,园区内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40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国家创新基金立项项目6个、上海市创新基金立项项目3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2个,技术先进型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有5家企业分别获得集成电路和软件专项资金扶持。目前,市北高新园区已被纳入“大张江”一区十二园,在创新上实现新跃升,在转型上实现新跨越,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转型作出新贡献。
围绕“四心”理念
提供“优质服务”
紧紧围绕“诚心、恒心、热心、精心”的“四心”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全面、专业、深化的服务。闸北不断加强创新服务方法,积极拓展政府服务措施,不断完善“百人团队联系百家企业”工作机制——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百人团队”,与区内百家特色企业、规模企业开展“一对一”定期联系,为企业提供“零距离、零障碍、零时差”的服务,为辖区企业解决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服务企业工作的一项“品牌”措施。
选择闸北就是选择企业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