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根,人亦有根。父母生活的地方,尤其是那个以亲情呵护他成长的家,就是根之所在。王陆明的父母养了六个孩子,他最小。说起家史,王陆明深感新旧社会两重天。
父亲是个孤儿,不识字,解放前9岁那年从浙江家乡来上海小东门当学徒,乳名换“大名”上户口,谁知登记于簿子的名字居然叫“王羞耻”。上世纪60年代,同济大学毕业的大儿子再也无法接受其辱,才通过公安部门把父亲名字改为“王羞止”。改得好啊!没文化的穷人受欺凌的命运到此终结。
有了尊严,阳光也似乎亮了起来。母亲进了街道“生产组”之后,生活改善了不少。但由于家里“书包多”,还是维持不起,只有长子念上大学,“小六子”王陆明只读到初中。幼小时王陆明跟随母亲卖过棒冰;长大点每天晚上帮母亲完成“生产组”的活计——钉伞钮。王陆明穿的一条老布单裤,补丁叠补丁,足有七八斤重。穷“根”励志,他的学业成绩在班级里总是不落人后。贫穷父母给予他的最大财富是“不忘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还要懂得帮助别人”。
初中毕业,王陆明分进了长江轮船公司行政处。他老实勤快,被派去接受两年的厨师培训,而后在公司餐厅干了十几年。2001年公司体制改革,他不可例外地面临再就业。那阵子,苦闷也一度折磨过他。此际此时,父亲生前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意志坚强才不会被困难压垮,吃得起苦才能取得成功。”路是人走出来的,别人行,我为啥就不行?王陆明终于想通了,在“协保”契约上签了字。不久,他进了股份制的都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高高兴兴干到今天。
干一专一,善于思考是王陆明的特点。在浦东管物业时,他发现多幢高楼不同部位墙体的渗水处都呈圆形,反复思量可能与建造时安装吊车,拆卸时没有把洞眼封严有关,于是他指导员工从圆形渗水处撬进去,果不其然!到浦西后,同样的思路,解决了一户人家因屋顶一根锈蚀的外露钢筋(底下看不见)造成的多年漏水难题。主人逢人便夸他能干,是一位称职的小区物业经理。
王陆明现在管理的金谷苑小区有两个户主是聋哑人。有一回,其中一户厨房水管破裂,水漏到下层而自己在房间里木知木觉。人家上来敲门他听不见,情况越来越严重。王陆明闻讯赶来,敲门无济于事,却不可破门而入,那真叫急呀!他又是联系居委会,又是设法通知主人在读的孩子。王陆明守候在门口,寸步不离,一直等到主人发觉“水漫金山”自行开门……事后,他上门与聋哑人的贴隔壁邻居打招呼,请他们平时一道来多多关心聋哑人。与居民休戚与共,积极主动,用心细致到这个份上,令人叹为闻止。
2010年秋天,居委会把荣获的上海市“文明小区”的牌子郑重其事地交到他手上,由他在小区内选择合适挂处。也是这个金秋时节,王陆明在凸显锤子与镰刀的党旗下举起右手,表达了向往的美好与决心的坚定。“信仰是必须有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他的话质朴无华,却掷地有声,从中可以听出父母教育他“不忘本”的叮咛。出身之根的影响是那么的深刻!
他让我不由想起那年去新疆的事。常年几无雨水的戈壁滩上生长着一种叶色青翠的丛状植物,叫骆驼草。这骆驼草根系异常发达。随行新疆朋友相告,能源单一而匮乏的年代,掘取一棵大骆驼草的根可供一户人家烧上一整冬。环境不同,扎根的意义相同。根深才能本固有作为。王陆明犹如进入我记忆的骆驼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坚持不懈为居民燃情倾力,笔者以为这就是他的生命价值。
啊!上海有多少像他这样的“小六子”,无悔地默默奉献,在基层平凡中发光,美了城市今天的生活,美了人们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