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以龙为国家形象一样,中国人同样无法理解为何在西方人眼中的龙就成了邪恶的象征。所有矛盾皆源于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误读。
中国龙的神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龙”的概念的国度。据《左传》,传说在帝舜的时候,一个叫做董父的高人因善于驯龙,其族被赐名“豢龙氏”。夏代也有一个驯养龙的人刘累,其氏族被赐名“御龙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曾发现一件大的陶盘,里面用彩绘画了一条龙,据推断其年代是4400年至4300年前左右。这个年代也就是我们古史上说的尧舜禹到夏阶段,这说明龙的意识观念在那时已经形成。
同世界上其他地区一样,龙的形象是如何在中国出现的,已无法追根究底。有人认为,龙的原型是某种生物或几种生物的组合;有人认为,龙的原型不是实际存在的动物,而是某种自然形象或多种艺术化的动物形象的叠加组合,如云、虹、闪电、合并了的图腾等。龙的形象演变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战国时期《荀子》中的“螣蛇无足而飞”,到三国时期《广雅》中的“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再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龙“其形有九,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龙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与西方龙不同的是,中国龙从一出现便开始具有了祥瑞的特征。关于“龙”名字的来历的一个说法就颇有意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久旱逢甘霖”被中国人认为是四大喜事之一。大旱之际,人们站在田间,百无一计,此时,天空中传来“隆隆”的雷鸣之声,云中金蛇狂舞,甘霖突降,人们欣喜若狂之情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人们把雷雨现象称之为“隆”,文字出现后,继而用“龙”加以代替。这或许也是中国祖先将龙作为图腾的一个原因。根据上古文献,伏羲氏族系本身就是“龙族”,有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而且都以龙为本部落的图腾标志,在渊源上各氏族皆自认由龙所“生”,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便源于此。
龙产生于民间,其“呼风唤雨”的本领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伴随着佛教的引入,龙在中国渐渐具有了神性。在佛经中,有一个名叫“那迦”的神兽,这种神兽长身无足,在水中称王。“那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在佛教中,龙是护法八部神祇中的第二位,神通广大,被称为“龙王”。据佛经所说,龙王在居住的海中有庄严华美的宫殿,佛曾到海底龙宫中宣讲佛法,这些内容对后来中国龙王传说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龙在中国成为神的象征后,统治者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点,借助龙来抬升自身地位。第一个明确将龙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帝王是刘邦。《史记》说,刘邦的母亲就是在野外休息时“梦与神遇”,与龙结合而生下刘邦的,而为了让人相信“这事可以有”,又找出一个见证人,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如果说刘邦用这种下三滥的故事将自己与龙相联系,是想凸显自身高贵的话,那么到了唐朝,随着龙的神话步步升级,龙与皇权便开始变得密不可分了;而到了明清之际,龙开始正式作为皇帝的象征,皇帝开始穿上龙袍,正式垄断了“龙的传人”这一角色,直到晚清帝制覆灭。
然而,皇族对龙的垄断并不能阻止民间对龙的喜爱。十二生肖中有龙,也有以龙命名的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舞龙、赛龙舟等成为传统的民间活动,“龙”这个词语的意义也多为褒义。不知有多少人,多少地方、机构、公司、产品……的名字中带有这个反映着美好想象、寄托着美好愿望的字眼。
中国龙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阴阳交合、多元文化并行的文化观,正因为龙的神性与高贵,它才会融入到中国主流社会文化当中,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方龙的魔性
“四只大吨量的成年大龙,咆哮着粗气……他们大张的嘴里不仅有尖牙,更喷出阵阵火流,它们伸长了脖子向五十尺高空喷出火。”如果您是一个哈利·波特迷,对这段描述肯定不会陌生,在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小主人公哈利·波特参加了魔法学院之间的比赛,第一关便是战胜“匈牙利树蜂龙”,夺得金蛋。树蜂龙不但巨大丑陋,而且会喷火,火焰射程达30英尺。它性格暴躁、浑身带刺,长着蝙蝠般的翅膀,像是一头已经活了许多年的怪物。除了匈牙利树蜂龙,书中还提到了挪威脊背龙、罗马尼亚角龙、瑞典短鼻龙、中国火球龙、威尔士绿龙等不同种类的龙,这些龙的共同点是都长着尖牙,扇动着巨大翅膀,口中喷火。在西方文学艺术和电影作品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有中世纪的《贝奥武夫》、《尼伯龙根之歌》这些作品中的恶龙,也有现在的《龙骑士》、《龙之心》中的好龙。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生物”被称作龙,总让人觉得不太舒服,中国的龙可不是这样的呀!但在西方人眼中,这就是龙(dragon)。
和中国龙相差十万八千里远的西方龙,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不过,同中国传说一样,西方最初的龙(dragon)与蛇(serPent)密切相关。在古巴比伦神话与赫梯神话中的龙,都是形如巨蛇、力大无穷、与主神为敌的恶神。深受两河文明影响的犹太人也将这种观念传承下去。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英雄战胜龙的故事。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的父亲宙斯想让他永生,天后赫拉却不喜欢他,要求他必须先完成十二项可怕的考验。其中第十个考验是偷走巨龙拉冬看守的金苹果。巨龙拉冬有一百个头,日夜守候在金苹果树下,帮助夜神的女儿看守果树,忠心耿耿,从不睡觉。赫拉克勒斯为了对付他,煞费苦心……
由于古希腊文明对西方影响深远,希腊龙的形象在欧洲各地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意大利、德国、北欧诸国和英国等地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陆续出现了龙的身影。中世纪日耳曼传奇中的龙通常被描绘成巨大、使人惧怕的蟒蛇形象,或是像蟒蛇一样盘绕在对手身上杀死他们。有时,这些龙会长有翅膀和脚。喝龙血或用其来沐浴将会给人以勇气、智慧和刀枪不入、百害不侵的本领。在早期日耳曼传奇中,龙特别喜好黄金,对龙来说,财宝是多多益善。有着成堆财宝的龙不愿意离开它们的巢穴,仅仅是在巡逻领地和找食物时才不情愿地离开。而屠龙夺宝、赢得荣誉成为这一时期西方传说中经常出现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