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点 敢于突破
多媒体大屏幕上,映现出60多年前周小燕的演唱风姿;音响里传出她于1948年录制的《红豆词》实况,不知不觉中,张亮指挥乐队悄悄化入录音,方琼的现场歌声渐渐替代了周小燕的演唱。周小燕演唱《红豆词》时,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委婉多变的歌声中难免带有美声唱腔的影踪,方琼的歌声则难寻技巧痕迹。因此,周小燕教授听了后也说:“那时的我还年轻,现在听来存在很多问题。方琼懂得怎样把技巧运用融入情感表现,对学声乐的人来说,应该很有启发。”这次,96岁的周教授以自己的积累和感悟,不仅在家里对方琼“校路子”,还到排练厅进行驻场指导,重点就是“消灭”唱法痕迹。经名师细致指导,方琼的演唱效果大不一样。
名导鼓励十年坚持
昨晚听方琼演唱的上海老歌,《红豆词》散发浓烈的古典词韵,《爱神的箭》爵士味十足,《我有一段情》则在深沉中有一股地道的流行风……她虽是上音民族声乐教授,唱来却几乎是不拘一格,一曲一韵。用她的话说:“这些歌曲都诞生于上海,但词曲作者来自全国,作品中融入的各地民歌小调元素千姿百态,只有把技巧的运用服从于内涵表达,才会准确体现每一首歌曲的不同韵味。”10年前,电影导演吴思远为澳门音乐节策划了以演唱上海老歌为主的“海上寻梦”音乐会,邀请方琼与蔡琴、费玉清参演,她突然发现眼前打开了一个丰富曲目资源的宝库。吴思远鼓励她说:“中国的歌手那么多,却似‘千人一歌’般挤在一起唱那么几首歌。你要坚持下去唱上海老歌。这样,你才能唱出个性。”方琼记住了这句话,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潜心研究老歌,在海内外演唱老歌。昨晚的这台演唱会,也是她多年坚持的一次厚积薄发。
名人参演文化表达
昨晚,上海老歌的词曲作者和歌手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王人美等的子女亲属们,也从各地赶来聆听。担任主持人的上音副教授王勇,近年来对上海老歌颇有研究,他既讲解歌曲又介绍背景,讲述的史料与故事都是搜集整理的第一手资料,为歌声增添了历史深度。魏松、吕思清、沙宝亮的嘉宾表演,又以不同的艺术角度切入,使演唱会色彩丰富,内容厚实。大屏幕上,现在和过去的城市珍贵镜头、人与事的原创画面不断切换,令观众从歌声里获得了更多的感悟和启迪。显然,这是一台以文化表达为特点的舞台作品。
方琼说:“老歌宝库里的大量优秀经典作品,对现在的中青年人是脍炙人口的新歌,对老年人是情感的温馨记忆,更重要的是记录了城市的文化发展脉络。大家那么喜欢,我为什么不去坚持这份传承创新的文化责任呢?”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