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通过对近一年内上市的225家新股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仅有110家个股的发行价维持在发行价之上。也就是说,近一年的时间里,如果投资者“成功”申购到了新股并持有到现在,大部分个股都不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相反地,相当多的个股股价较发行价出现了较大的缩水,如果投资者申购到的是庞大集团、京运通等缩水幅度较大的个股并一路持有,就只能接受大幅亏损的现实。
另外根据新东风网的统计,自A股发行以来,发行价跌幅最大的前20名股票中,询价机制改革以后发行的股票占了70%(见右表),新的询价机制成了名副其实的股市绞肉机,这其中就包括第一高价发行股海普瑞,以及风电龙头华锐风电。不少投资者被新股绚丽的包装词汇蒙蔽,或者被新股炒作的利益诱惑,而忘记了新股也有内在价值。
投资者要避免陷入“打新”亏损的困局,一方面要把握好申购新股的时机,另一方面,还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申购标的的选择上避免随意性与从众心理。例如,去年10月份发行的新股亚玛顿,新东风网在《亚玛顿新股分析报告》中根据行业基本面指标测算其合理定价为25.3元,虽然机构询价最终决定其发行价为38元,但其上市后即开始向内在价值回归,股价一度回落至22元附近,直至最近才反弹至25元之上。相反地,新东风网根据中枢价值模型在比亚迪上市前对其发布了《比亚迪新股分析报告》,给予了比亚迪31.2元的中枢估值,虽然机构询价确定发行价仅为18元,但其上市首日即大幅上涨至26元上方,并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快速上涨至35元之上,坚定价值的投资者因此获益颇丰。
近期,管理层为了遏制新股发行三高,出台了新股询价机制改革征询意见,发行机构也据此进行了股民询价的试点。而4月12日,沪深两大交易所首次举行了中小投资者IPO模拟询价,但参与模拟询价的中小投资者给出的1-188元每股的价格区间也让人感到中国股民的投资素质还有待提高,绝大部分投资者对新股估值、股票价值评估还是知之甚少。明天下午1:30笔者将出席曹杨路500号12楼股票估值沙龙,为广大投资者解析估值原理及低估股票的投资机会,欢迎投资者现场交流。
金炜
本版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