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回老家,半路上接一个电话,没说几句话手机就断电关机了。回到家里,四处找充电器,父亲翻出了大大小小六七个,但没有一个接口可以插进手机。
手机与手机之间,甚至是同品牌手机之间的充电器也不兼容,我一直感到莫名其妙。我买一台手机,家里就会多一台充电器。现在拉开抽屉一看,里面黑乎乎的一大堆。
去年去扬州旅游,匆忙之中拿错了充电器,到了扬州之后,手机断电无法开机,存在里面的扬州同学的电话、饭店的电话、旅行社的电话,全部取不出来。后来看到瘦西湖景区附近有一家手机店,想去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同款的充电器。因为手机是旧款的,结果店员翻遍全店,也没有找到能用的。
除了手机,复读机、收音机、mp3、mp4等等小家电,它们的充电器也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互不兼容。
工业标准化是一个常识。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手机、小家电产品上厂家各搞一套,把那么多的麻烦留给消费者。换一代手机,就换一代充电器,有没有算过这巨大的浪费?
许多消费者非常认同苹果产品,除了其时尚的外形、实用强大的功能外,其同系列的产品接口一致也是一个卖点, ipad、ipod、iphone等等,接口均是通用的,如果遭遇断电,消费者可以顺利地找到充电的接口,这种“方便”带给苹果公司丰厚的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等电子产品是个性产品,不搞标准化,避免兼容其他产品,其实是为了坚持自己产品的唯一性,以巩固市场的占有率。企业是逐利的,这样做是不是有效暂且不论,但对资源的浪费是显而易见的。而政府部门对于这种无序的竞争,是不是可以从法制角度去规范一下呢?
这样来指导企业合理使用宝贵的资源,也还老百姓一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