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衢州市往南走约六七里地,眼睛豁然一亮:只见一渠清澈的激流滚滚向你奔来!一下就令人想起宋代大儒朱熹的那两句名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莫非这一渠“活水”来自一个水库?非也!你看渠边那古老的砌石,没有长期风霜的磨砺,哪能获得这样令人肃然起敬的面容?是的,她来自附近的乌溪江,具体说,来自乌溪江下游石室镇!这要归功于宋代一位有为的县官,他开始在那里筑堤引水。自那以来的千余年中,这条渠水总是这样一路欢声笑语地跑来,勤快地供应着衢州人的生命之需。须知,衢州历来是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曾记否,白居易曾经留下这样撕心裂肺的千古绝唱:“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故来自乌溪江的这一渠活水,堪称衢州人生命的乳汁啊!
滚滚乌溪江像一条充满活力的“乌龙”在峡谷中蜿蜒135公里,在衢州城东汇入钱塘江的上游——衢江。她拥有丰富的水利和水力资源。但在人民无权的年代,她徒有一身壮气;除了来自“石室堰”的这一渠活水,绝大部分都无由发挥!但自20世纪下半叶开始,她的命运可就不一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水电站就建在石室堰上游不远的黄坛口!她的规模不大,只有三万千瓦。但她是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开山祖,是祖国水电技术力量的“摇篮”。从这里成长起来的技术队伍接着全部移师新安江,建造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装机容量达65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并引出“千岛湖”的奇观!新安江大坝建成后,那里的一部分队伍又返回乌溪江,在她的中游一个叫湖南镇的地方,建造起其发电量比黄坛口大七倍的水电站,坝高121米,蓄起了17亿立方米的水,一度成了我国最高的大坝!
然而乌溪江最值得骄傲的事儿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衢州、金华两地五个县市的农田灌溉问题,衢州市政府在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动员全社会的积极性,运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在石室堰的下方兴建了一座大型引水枢纽工程,而这一任务的指挥任务是由原衢州市常务副市长谢高华退休时主动请缨获准完成的!衢州市几乎各行各业的人都为这一工程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五年中演绎了一桩极为动人的故事。这一工程的完成,世代遭受旱灾之苦的衢州人足可以告慰白居易的先灵了!
加上古老的石室堰,如今乌溪江上一共有八座高低不同的堤坝。一层一层微波荡漾的水库像一条条秀丽的裙裾,把乌溪江装点得雍容、文静而端庄,使她款款走出135公里的“深闺”;两岸群峰竞拔,冈峦起伏,争奇斗艳,像是护送的仪仗,又似“粉丝”的欢腾,更使她风情万种,仪态非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中国的江河众多,千姿百态。如果说自然姿色的出众不为乌溪江所独有,那么在大环境普遍遭到破坏的今天,乌溪江一路走来,沿途竟没有遇到任何大小工厂的威胁或污染源的袭击,这不能不说是乌溪江的得天独厚了!乌溪江畔的“山里人”,天性质朴,良知未泯,他们世世代代与乌溪江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深得这条母亲河的恩泽,他们不忍心以眼前的利益,去糟蹋“母亲”的圣洁!故他们能自觉地遵守政府的禁令,为国家大局抑制着自己也许能快速致富的欲望。如今乌溪江的水质被有关部门一次次测定为浙江省最干净的“一级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一江清水是乌溪江流域的父老乡亲用他们的致富换来的,换句话说,是以他们的相对贫穷为代价的!
哦,乌溪江,你的川流不息不仅是衢州人的生命之源泉,而且是衢州人健康之保障!而你的婀娜多姿与圣洁体肤则成了远近罕见的“自然美人”,不仅令衢州人欣慰不已,而且让所有钱塘江及其上游流域的百姓感激不尽!啊,乌溪江,你美丽、纯洁而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