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阉猪王”
“新民艺谭”,是由新民晚报、新民地铁报主办,新民晚报文化部、新民网和新民周刊全程支持的公益性文化讲座平台。开篇时邀请到著名台湾导演、表演工作坊的赖声川。而赖导则尊称金士杰为“台湾戏剧的开拓者”。岂料金士杰在说到“开拓者”之前表示自己首先是个“阉猪大王”。“我是个农业型社会的人,喜欢流汗的工作并以为美,而且很念旧。”因此金士杰在读书时选择了台湾屏东农专的畜牧兽医科。毕业后他在牧场里养猪,成了“阉猪大王”。“跟猪玩了1年半,觉得对得起人,也对得起猪了,就怀着一肚子的文艺情怀,去台北了。”
金士杰说,当年兰陵剧坊成立当天简直就是“丐帮聚会”,大家都穿着破衣烂衫,那时还没有成为摄影师的杜可风也在其中。朋友们有时会偷偷问金世杰:“办剧坊的资金支持有多少?”他答:“不是多少的问题,是没有。”金士杰说,当时还以穷为骄傲,“常常是拉开抽屉,发现明天吃午饭的钱没着落了,于是去朋友家蹭饭,还立下规矩:只吃剩菜剩饭且不要主人在旁,免得寒暄——这就俗气了嘛,我就是来当食客的。”“我以丐帮帮主自居,杜可风对此十分欣赏。他认为敢于过没收入的日子,这是好的,这才是对的。我为什么有胆识去做?因为我心里储存了好多思想。我确定,我们出手时,一定有风。”
金士杰认为,“丐帮”二字背后是对抗当时物质社会的一种时代精神。“丐帮成员现在都成了演艺界的各方霸主,侯孝贤、李立群、李国修……现在想想丐帮的德行好可爱。”
附身“江滨柳”
金士杰最为人熟知的角色是《暗恋桃花源》中的男一号“江滨柳”。当时,“表坊”创排这出戏的时候,也是以金士杰舅舅的经历为原型的。所以,每次当他上场时,他会感觉被舅舅“附身”,去替他完成他不曾圆满的故事。与金士杰演过对手戏的“云之凡”有三位:赖夫人丁乃竺、林青霞和肖艾。
三者差异,可以以最后一场时隔多年的重逢戏来体现。金士杰说:“最后一场戏,一个老太太进来,映入我眼帘的刹那,三个人让我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林青霞比较贵气,仿佛一直过着丰厚的物质生活;丁乃竺的生活处于中产阶级,眼角眉梢有很多焦虑;肖艾很瘦,日子可能更辛苦但是过得精明。三个人投射出三个不同的故事,我和她们演戏,就在跟不同背景的人说话。”
喜得“龙凤胎”
金士杰在花甲之年得了一对龙凤胎,今年不过1岁多。“我这人比较好忧愁,年轻时总担心人类、生命。孩子的到来,让我笑得多了。”“我以前每晚睡觉前都要发呆,回顾当天,发呆到饱,才觉得没有马虎度日。”现在,他每天望着孩子发呆,看很久直到自己觉得太浪费时间。第二天一早,女儿醒得更早,朝着他笑,他就想:“好美哦,我昨晚这么看你,你今早就这么报答我,到底是谁在看谁。”“我每天都在上人类学的课,被上课,很丰富。1岁多的小孩哭的时候会掩面、会头捶地——那都是传统戏曲中才有的哎,人类发展好值得玩味!”
金士杰7月下旬将在沪上演《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讲述一名“行将就木”的“渐冻人”教授莫利与学生探讨的生死感悟。当被问及他与一对龙凤胎相处时间也不一定比其他父母多,那么他会留下什么给儿女时,他表示:“我会告诉他们去追寻生活中的有趣的方式。我最喜欢的就是在大榕树下,听长辈们讲故事的那个场面……”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