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龙套成就大师
黄宗洛1926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瑞安。虽生于书香世家,他们兄妹四人黄宗江、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均与艺术结缘,被文化界并称为“黄氏四杰”。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之初的第一批演员之一,黄宗洛幸运地遇到了焦菊隐、于是之等话剧艺术大家,加上自己的刻苦付出,渐成舞台上和观众心目中的表演艺术家。
在舞台上摸爬滚打数十年的黄宗洛扮演的大都是小角色,他的表演风格自然朴素、不着痕迹。在黄宗洛的“龙套”生涯中,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艺术形象,自诩为“百丑图”,其中重要的形象有72个,他自称“七十二变”。尽管这些角色台词量小,但经过黄宗洛锲而不舍的艺术雕琢,使这些角色异彩纷呈。而他也以擅演小角色而名声大震,被誉为“龙套大师”。2007年,演了大半辈子配角的黄宗洛获颁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终身成就奖。
曾为“松二爷”入魔
在很多话剧迷的印象中,黄宗洛似乎就从未年轻过。原因是他扮演的老舍名剧《茶馆》中那个讲话阴阳怪气的满清遗少松二爷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当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黄宗洛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尽可能地贴近人物的心理状态与生活习惯,他从研究旗人习俗入手,然后以松二爷身份步入生活。他身穿长袍马褂,腰带上挂了挖耳勺、烟荷包等13件零碎,他蓄须留指甲,成天练兰花指,还特意弄来一双黄鸟,将鸟笼擦得锃亮,就这样全身披挂,在隆福寺、地安门一带茶馆“招摇过市”。天长日久,就连茶馆里跑堂的、惯常的茶客都把他当成真的满族遗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演的松二爷在群星璀璨的《茶馆》中异常显眼,令人过目不忘,也成为他演艺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舞台形象。
“松二爷,您走好。”短短六个字,表达了广大话剧观众对老爷子的喜爱。据北京人艺工作人员介绍,黄宗洛去世时,老伴和儿子等家人都陪在身边,走得亦算安详。黄宗洛遗体告别仪式定于7月4日上午9点30分,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 驻京记者 孙佳音
(本报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