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 及时调整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读者信赖这些数据,因为它们源自独立调查的第三方机构。这些数据包括满意度、参展目的、购书花费以及平日阅读习惯等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时隔一年,记者仍然可以在香港书展的官方网站上查询到这些公开的数据。
在上一届香港书展中,最受欢迎的书籍种类依次为小说(52%)、文学(28%)、旅游(21%)、儿童读物(21%)、自我增值(16%)等。与去年相比,购买儿童书的参观者增加了6个百分点,有意购买英文书的参观者更增加至接近四成。同时,去年香港书展举办了近300场文化活动,共吸引十三万人参加。
这些数据增量证明,书展筹办的文化活动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证明积极提升书展文化内涵的方向,已得到读者的肯定和支持。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曾对此表示:“有关增长相信与‘儿童天地’展区面积扩大有关,也反映出家长更愿意投放资源培育子女,而多位具分量的英语作家亲临书展主持讲座,亦刺激了英文书籍的销路。”
这份报告出炉于书展闭幕后的两天,“香港书展调查报告新闻发布会”宣告一届书展的正式收场,往届香港书展调查报告是下一届书展所依仗的。
真实数据 客观公正
调查者并非受雇于香港书展主办者香港贸发局,而是受雇于独立的第三方统计调查机构。在香港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性大型书展,独立调查机构的公正、公开、透明、权威的口碑,使其给出的数据为主办方和出版机构提供了一面“镜子”,促使书展主办方更好地调整策略,为读者服务。
AC尼尔森是香港书展今年新引入的第三方统计机构,替换了往年合作的第三方调查公司敖志方略(香港)有限公司,理由也简单,贸发局想做个比较,看看国际性的大型调查机构,能否做得更出色更科学。
记者曾在今年伦敦书展上看到,AC尼尔森公司在伯爵宫第一展厅占据着很大空间柜台,委托其进行数据调查的图书出版商络绎不绝,在国际出版界,使用第三方机构做公正透明的调查已经是惯例。其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尚未在中国大陆开展图书数据调查的业务。
记者从香港书展主办方了解到,对于数字,他们有理由据此改革和决策,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为有第三方机构监测,数字里罕有水分。反观大部分内地书展,图书销量几乎就是一个谜,甚至报出嘉宾能1小时签售3000本图书等违反常识的消息,连连报捷的背后是对读者的误导,光鲜的账面数据,也会迷惑主办方的判断。缺乏合适的组织和机构,去核实或者监管这些出版数据,恐怕是主因。
印量销量 讳莫如深
记者向香港贸发局调阅了去年和前年的调查数据和调查报告。贸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问卷的问题是展览部和调查机构一同商议的,主要是希望更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对文化活动的反应,然后委托调查公司做调查、做数据分析。
在香港,严肃正规的大型出版机构,一般对新书的印量和销量讳莫如深,甚至将其看做是商业机密。昨天,记者在香港中华书局、香港皇冠出版社等工作人员处都碰到了“软钉子”,工作人员只说新书在哪里,推荐哪本书卖得比较好,但不会透露具体数字,更不会草率地做出一个畅销排行榜。
在香港出版界,数字是敏感的,销量通常是个秘密。当然也有出版社扬言自己的新书已经出货很多,这一般集中在出版网络小说、模特写真等书的小型出版社。
不过,主办方也坦承,某些出版社透露销量都是自主行为,他们不会去过多理会,但也不会依照他们喊出的数据去制作诸如畅销书排行榜之类的东西,因为这些不权威的数字,会误导读者。
特派记者 乐梦融 (本报香港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