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容忍”到现在
三位文坛密友生于同年,按年龄,台湾作家杨照比香港作家马家辉和大陆作家胡洪侠“老”几个月。去年,三人在推杯换盏间策划出一个“寻路青春”的文化选题,选择他们三个有生以来较常用的50个词,每个人写篇小品文。当年,三座城市的成长环境差异很不同,于是这项“命题作文”倒是擦出了很多火花。几个月前,北京三联、香港三联、台湾远流三地出版机构同时出版了这本颇有意思的小品集。
三人此行,本为合作的新书《对照记@1963》鼓吹叫卖,占得主场的马家辉被称为书展的“劳模”,他曾主持过林青霞、李敖等多场重量级文化对谈,却首先开始插科打诨:“三个老男人很了不起,因为彼此能容忍到现在”。杨照则开始“呛”马家辉,因为他的开场白就开始说怎么分版税,很有香港特色。大陆作家胡洪侠说:“同文同种的华人社会,但是教育背景、喜怒哀乐都不同,找一个词汇,比如,生日、初恋、照相……三地文人的感触都不一样,通过各自的笔墨差异寻找时代烙印。”他感叹,三座城市的同龄男人自说自话,还有那么多人要看,是个奇迹。
为书取名笑料多
三人组合计划共写三本,而第二、第三本的书名也已经敲定,三人回忆取名过程,也是因为文化差异而笑料不断。胡洪侠说,他认为续本只要在封面上加个“2”即可,因为大陆出版文集通常这么做。台湾出版人一开始建议,第二本新书叫做《那时,世界好大,我们很小》,被胡洪侠和马家辉否定。台湾远流社还建议叫《风尘三侠》,杨照满意道:“《对照记@1963》这个书名夹杂了我的名,所以这次‘侠’是胡洪侠,‘风尘’二字请家辉笑纳。”三人用脚投票,这个名字后来也没有通过。
最终三人达成了和解,第二本书可以借用杨绛先生书名,叫《我们仨@1963》,第三本书不妨借用聂华苓的书名,叫《三生三世@1963》。马家辉说:“这些殿堂级的老奶奶都很厉害,文学圈里没人能驳倒。”
特派记者 乐梦融
(本报香港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