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介绍,2003年本市开始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迄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连续9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体系化、制度化?本市建立了与社区就业相联系、政府购买服务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建立了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确保补贴资源公平有效使用。近年来,又逐步尝试推广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化、运作集约化”,提升专业化水平。
“十一五”期间,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作为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建立实施《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全市按照这一标准统一开展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评估后属于经济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由公共财政提供服务补贴。
此外,市、区县、街镇都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组成各自的服务机构和队伍。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解决了部分社区老年人的日间服务和助餐服务需求,其中1.1万名老人享受到日间照料服务,助餐的受益老人达4.8万名。本市还依托养老机构、服务网点、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资源,拓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菜单式、组合式服务,满足老年人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十二五”期间,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将扩大到30万。本市将致力于老年人社区照护,发展社区型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等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扩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康复、医疗、精神慰藉等便捷、多样、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