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来解读
李涛说,喀什是一个十分神奇的地方,它是离海洋最远的地方,它是丝绸之路上的古道枢纽,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有31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张骞、班超、法显、玄奘等古代名人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为了读懂这片神奇的土地,镜头请出了在新疆生活过16年的作家王蒙以及对新疆了解颇深的作家周涛、科学家高登义、王守春等和文化学者葛剑雄、刘学杰等,他们的精彩解读及充满诗情画意的解说词,极大提升了整部片子的信息量、权威性和文化底蕴。
乐在其中拍美景
李涛说,《喀什四章》有机会能拍摄这片土地是十分幸运的,这也是我国首次用全高清镜头全景拍摄喀什,并进行了航拍。摄制组登上雪山连绵的帕米尔高原,深入黄沙漫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蹚过冰凉刺骨的叶尔羌河,深入茫茫的果萨斯原始森林……许多地方没有电,没有水,没有人烟,没有手机信号,但大家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这部“上海制造”无疑在带来南疆壮丽风光、多彩文化的同时,也给荧屏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新疆的大美壮阔在高清镜头中得到完美呈现,平时很难见到的沙尘暴、冰川融雪、鹰击长空、高原落日等,都被摄入镜头。片中还拍摄了冰峰林立、银嶂连绵的乔戈里峰和慕士塔格峰、碧波荡漾的高原湖泊群、“死亡之海”大沙漠的肃杀风声和胡杨林的千年哀叹。
传承“非遗”有魅力
李涛说,《喀什四章》还对一批新疆“非遗”项目如鹰舞、艾德莱斯丝绸、十二木卡姆等进行了细致拍摄,重现其艺术魅力。
在帕米尔高原,摄制组遇上了一对塔吉克族新郎新娘的婚礼,当欢乐乐曲响起,人们张开双臂,犹如张开矫健的翅膀,这就是有名的鹰舞。塔吉克族把鹰视为民族的象征,称自己为“鹰之族”。由于群山耸立,高山阻挡,人的梦想只有借助鹰的翅膀才能飞远。80岁的托合塔什老人吹着鹰笛、跳着鹰舞,并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学跳鹰舞。
《十二木卡姆》是喀什地区特有的音乐,它集中体现了歌、舞、乐三种艺术,是维吾尔族音乐之母。公元16世纪,女音乐家、诗人阿曼尼沙罕对木卡姆进行了首次有规模的整理。在叶尔羌河流域,她与阿不都热西提汗国王传奇般的恋爱故事也是家喻户晓。《十二木卡姆》由320首乐曲、44位诗人的4492行诗组成。全部演唱一遍要花整整24个小时。在莎车,摄制组找到了木卡姆的传承人阿布来提赛来,他带着5岁的小孙子来到文化站参加排练。他说:“为了传承木卡姆,现在培养家里的男孩子,像自己儿子、弟弟、孙子都在学木卡姆。”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