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亟需三思后行,看清被右翼势力裹挟的危险,放弃将钓鱼岛“国有化”,并切实阻止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极右翼政客继续上演“购岛”闹剧。
历史伤口还在流血
三思,首先当反思历史观。钓鱼岛自古属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日本窃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告终,钓鱼岛回归祖国怀抱,不料又因从来没有得到中方承认的美国所谓“托管”,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被日本实际控制,成为中国人心中至今流血的伤口。在中国人民看来,日本不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意味着它没有真心承认当年侵略邻国的不义和罪恶,有重走军国主义和对外侵略道路的危险。
风波缘起“购岛”闹剧
第二,当反思此次风波的缘起,直面制造事端的责任。本来,“购买”钓鱼岛,只是石原等极右翼政客为捞取个人资本而炮制的一出闹剧,但日本政府不仅没有从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加以制止,反把钓鱼岛问题当成一张人气政治牌,甚至声称考虑出动自卫队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这一表态当即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愤慨与警觉。
美国《旗帜周刊》指出,日本政府有“向更好斗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有理性的日本媒体也为此感到忧虑。《朝日新闻》日前发表社论《危险的首相发言》,认为“野田的行事太过草率”,表态“也太过危险”。
重新反思与邻相处
第三,当反思21世纪日本如何与亚洲邻国和平相处,又准备将中日关系引向何方?近代历史上,日本曾孜孜以求“脱亚入欧”,战后日本曾进行深刻的反思。
面向未来,日本显然亟需重拾这些反思,重新思考与亚洲国家的相处之道。如果认为仅靠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积极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窃据钓鱼岛;如果继续纵容国内极右翼势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大肆鼓噪甚至被其挟持,那么日本将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此次日本政府快速放还被其非法抓扣的中国保钓人士,是避免中日关系恶化的明智举措。但如何防止钓鱼岛紧张局势升级,如何避免因此妨害中日关系大局,日本政府下一步的作为十分关键,而尊重历史事实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尽快结束荒唐的“购岛”闹剧,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新华社记者 徐剑梅 江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