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的大量融资,即受到行业本身净资本规定要求的影响,又和监管机构鼓励券商积极创新业务有关,要扩展新业务就需要积极扩展净资本。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已经有十几家券商提出了再融资需求,包括定向增发、短期融资券等,如果全部完成募集计划,所需资金超千亿。加上排队上市和酝酿上市的10来家券商,对资金的饥渴已经成了近期证券行业的通病了。熊市里大量融资,对股民投资信心的打击可谓巨大,所以一点点传闻就引发了整个板块的大跌,进而对整个股指造成了冲击。
展望券商股的后市,这样的融资现象还是不可避免,需要市场经历几次震荡慢慢形成抵抗力,在反复震荡和下探中寻找平衡,形成市场公认的价值区域。券商股的这种大跌也直接触发了股指的二次探底,使得市场筑底的时间延长,这就是证券市场不确定性的特点吧。
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仍然构成了股指反弹的重压。有商务部发言人称,下半年中国的外贸形势预计将更严峻,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出口较去年同期增幅仅1%,欧洲需求疲弱是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的部分原因,并称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恶化超出了中国此前的预计。这种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在股市上已经从周期性板块蔓延至了消费板块,比如酿酒类、医药类股。青岛啤酒8.16日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上半年净利润仅增长1.8%,公布当日股价收盘跌4%,本周酿酒指数也跌近6%。另一个消费板块的重灾区就是家电销售,本周京东和苏宁的对决闹得沸沸扬扬,起因应该就是家电消费的快速下滑,围绕争夺客户的竞争白热化,不管胜负结局如何,这种行业的恶性竞争都注定了是一场“致命游戏”。苏宁电器的市值距最高峰值已跌去60%,公司已经开始关闭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网点,当年的连锁销售神话正在逐渐淡去,而这种现象也会引发对其他消费行业连锁销售模式前景的担忧。经济不景气阶段,看到的都是令人丧气的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什么时候能看到令人振奋的销售数据和行业报道呢?
继闽灿坤B因股价连续低于面值,面临即将退市而临时停牌后,本周中集B又突然宣布将转H股(同为港币结算),是否拉开了深市B股市场改革的大幕?寻找长期低估的B股提前“潜伏”,应该是投资者获利的一个机会吧。本周中集集团跌逾10%,而中集B却上涨,同样的公司,不同的投资者却收益迥异,其中一个最朴实的道理就是价低者为王。投资就是要寻找价值低估的机会,而不是追逐泡沫,中国A股市场用巨大的、沉重的代价换来了现在的低市盈率时代,也是一个难得的价值投资时期,这就是笔者近期一直看好A股市场的根本原因。
国元证券 王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