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姓韩,在小区看门,每月收入仅够温饱;残疾人姓唐,多年前因工伤致残而下半身瘫痪,靠补贴度日。他俩没有血缘关系,但八年来彼此你帮我助,互补所需,不仅互相解决了生活中很多困难,更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
昨天,记者走近这对“兄弟”,感受他们的生活。
弟伤残 哥接送治病
唐先生今年50岁,十几年前因工伤致残下半身瘫痪,平常靠轮椅出行。他独自一人住在山阴路303弄的家中。“我每隔几天就要去医院治疗,自己摇轮椅去很不方便。后来,小区看门的老韩知道情况后便主动送我去,没想到这一送就坚持了整整8年。”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老韩都会敲响唐先生的房门,帮忙做一点家务,陪他拉拉家常,如果要去医院、超市,则亲自推轮椅送他去。虽然行动缓慢,但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这条路上走了8年,成了小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有一次,唐先生一连三天都没见到老韩的人影。“他平常每天都来的,三天不来肯定出事了。”心急如焚的唐先生摇着轮椅去老韩家探望。果然,老韩出了车祸,脚被车轧伤,不得不卧床休息。没想到,才过了几天,老韩伤没好全,又像往常一样到唐先生家帮忙。想起往事,唐先生不禁唏嘘。
哥贫困 弟给予援助
老韩是外来务工人员,十几年前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因小时候得小儿麻痹症,落下了跛脚的后遗症,总是找不到工作。后来经居委会介绍,他在303弄看门,每月有点收入,但家中还有八旬老母,生活非常拮据。
“每次我推着他去超市,他都会把买的东西分给我一些;看我生活比较困难,有的时候还会硬塞给我一点钱。”老韩说,“我知道小唐靠工伤补贴度日,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平常他自己很节省,但对我从来没有‘小气’过。”
老韩告诉记者,他平时会在小区里收废品。因为自己性格有些“耿”,加上脚有残疾,常常会和外来的收废品人员产生矛盾,甚至被他人“欺负”。“每到这个时候,小唐都会摇着轮椅‘飞奔’出来劝架。”老韩感慨地说,因为小唐,自己才避免了不少“麻烦”。
相互理解 主动帮助
八年来,感人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发生,帮助对方也逐渐成了韩、唐两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在记者采访完毕离开小区时,又看到老韩摇晃着推着小唐出了门,一打听——原来又到了唐先生去医院拿药的时候了。望着两人远去的背影,小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这哥俩感情,比亲兄弟还好呐!”
“他们没有自怨自艾地渴求别人的援助,而是无私地主动伸出手去帮助别人,这是两人能互相扶持的最大原因。”小区所属的虹口区欧三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陆伟设说。
实习生 荣奕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