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西藏选景点
拉加里王朝是千余年前诞生在西藏的一个小王朝,作为一个地方政权,它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它的王宫却幸存下来。拉加里王宫矗立在一座土山上,主体建筑是一栋巨大的四层藏式楼房,围墙圈起的广场有数千平方米,广场中央竖着一根几十米高的经幡。王宫周围,则是被废弃数百年之久的古村落。站在山顶,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沧桑。
记者到达时,正好遇见上百名藏民在用绳子和木棒推倒王宫的大门。随着一声巨响,装饰精美的大门轰然倒塌,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西藏的天空》导演傅东育笑着向记者解释道:“这是在拍戏。”
结束了这个镜头后,傅东育带着点小小炫耀问记者:“怎么样,这个王宫气势如何?建筑还真实吧?”事实上,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感,今年初制片人祁伟礼和傅东育带着摄制组成员走遍西藏,才最终选定了这座被废弃的王宫。随后,剧组花费了800万元左右的巨资进行修葺和扩建,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在片中,拉加里王宫作为男主角之一丹增少爷家的庄园,许多重要戏份都在此完成。
祁伟礼告诉记者,西藏看上去到处都是景,影片最终在阿里、林芝、林周县、拉萨及周边都进行取景。由于大场面不少,确定外景地之后还要确定机位,这个过程背后所花费的艰辛非常人可以想象。“就拿西藏著名的圣湖纳木错说吧,为了找到合适的机位,我们几乎跑遍了湖边的制高点。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爬上爬下,既考体能也考毅力。”
汉族主演学藏语
一部反映西藏历史的电影怎么能不用藏语?傅东育给电影定了条基准线,没想到把杨雪为难坏了。作为电影中唯一的一名汉族主演,北京女演员杨雪所饰演的女军医,在片中有大段的藏语对白。为了让演员能熟悉西藏的历史,理解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精髓,傅东育把片中四位主演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杨雪还额外多加了一个半月的藏语学习。自以为准备充分的杨雪,“实战”第一天就现了大眼。
“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一带情绪,就全乱了套。拍片第一天,整个剧组因为我的藏语停工了。这几个月里,我吃到的NG不计其数,把这辈子的丑都在这个剧组里出了。”刚指挥完藏民推倒老爷家庄园大门的杨雪,在门洞的荫头里向记者回顾自己的“丑史”。自勉、崩溃再自勉,在周而复始的“折磨”中,杨雪如今已经能轻松拿下一页纸长度的台词了。
纪律严格防意外
虽说绝大部分演员都是藏胞,但是包括导演、摄影在内的其余剧组主创和几百号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来自平原地区。从今年3月15日全班摄制组人马正式建立并进藏开始,《西藏的天空》剧组已经在西藏“战斗”了半年时间。记者看到,从剧组主创到工作人员个个都晒得皮肤黝黑透红,导演傅东育甚至自称为“比藏民更像藏民”。对于常人眼中非常可怕的高原反应,傅东亮摆摆手道:“此前所有在西藏拍戏的剧组都克服了,我们也不例外,所以没啥好说的。”但是,4000米以上的海拔所产生的困难,有时并不能仅靠毅力就可以克服,甚至有些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人来不及反应。
记者了解到,进藏后不久,剧组的一位美工师在开启一罐颜料时发生了意外。高原压强的变化,让颜料罐的盖子像炮弹一样弹到美工师的脸上,直接击中了他的眼睛,直到记者发稿时,这位美工师的视力还未恢复。而6月中旬,西藏进入雨季后,山区的道路状况更加恶劣。就在记者探班前一周,山南地区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就在山路上因车辆失控而坠入悬崖去世。制片人祁伟礼告诉记者,这段失事的山路,剧组大部队每天要往返两次,所以剧组在进藏之初就制定了包括交通在内的各种严格纪律,力求将各种因高原环境产生的意外状况降到最低。
特派记者 罗震光
(本报西藏曲松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