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到,吴先生原是一位小学教师,10年前退休后闲来无事,到证券营业部开了户准备炒股。当时行情很不好,加之他感觉自己炒股是外行,所以一直没有出手。随着股市一路下跌,营业部内的人越来越少,等到基本在营业部看不到人的时候,吴先生觉得机会来了。他拿出自己近10万元的积蓄,满仓买入万科A、浦发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在2007年的大牛市里,他的持股市值翻了6倍多,当营业部里人山人海之时,吴先生却将手头股票全部抛售,从而避过了2008年的大熊市。“炒股就是要有点逆向思维。”他得意地告诉别人。在2009年沪指跌至2000点以下后,吴先生又来了一次抄底,持股市值翻了一倍后全身而退。虽然吴先生是股友圈子里公认的“懒人”,一年都难得来几次营业部,但是论炒股盈利,他无疑是成绩最好的人之一,10年账户资金上涨了10多倍。最近,证券营业部又是门可罗雀,或许给了吴先生再次实践他炒股理论的机会。
俗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当一个升势显得非常壮旺的时候,要注意被掩盖着的下跌倾向,留意利空因素,慎防转势;当一个跌势表现出十分凌厉和漫长的时候,要注意被掩盖着的上升倾向,关注利多消息,警惕转市。“一本通书看到老”,迟早要在急转弯时被抛出车外,摔得头破血流的。因为,看空者不管熊市怎样一泻千里,一天未买入,那么今后上涨与其无缘;而熊市跌得越惨,令投资者买入的吸引力越大,最后补仓的买气会使走势止跌回升。这种反向操作的技术性买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熊市过度,也会令一直旁观的人和补仓套利的人滋长一种“跌了那么多,应该差不多见底了吧”的念头,趁低入场做多头,自然使买气火上加油。这种貌似“底”的新单进场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上述两种市场力量加在一起,大市的逆转就会产生。“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包含了宇宙的哲理。股市交易也是求知的“学校”,钻研一下实在有好处。(待续) 陈晓钟